《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治法与方剂》是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倾力近50年完成的专著,自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历经30余年,总印数达40余万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几代中医学者必备参考书之一。本次修订是在2003年第4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分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导论为中医学理释疑,是在第4版基础上新增的,将陈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医学术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确了中医学术界部分晦而不明、争论不休的问题,剖析了中医学理的特色。上篇为总论,所列3章分别论述了病机、治法、方剂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揭示了病机、治法、方剂的共性,论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下篇为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加上两脏同病,共计6章。

本文目录

1 内容简介2 作者简介3 目录内容简介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探讨发生病变时的致病机理;再据病机探讨治法,并举成方为例,使治法成为有形可征的实体;每方均按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法释方的顺序阐述方义,突出理法方药问的联系。全书包括148条病机、148种治法、623首正方、190首附方(含作者晚年新制临床效验方,如五通汤),虽未囊括一切病机和展示一切治法与方剂的结构,但已大体反映了五脏生理发生病变以后的病机和治法梗概。书后另附方剂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作者简介陈潮祖,男,1929年2月出生,汉族,四川宜宾人。1947年毕业于宜宾师范学校。1949年开始学医。1957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进修班,1958年留校从事方剂教学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选为学术继承人的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0余年来陈教授著述200余万字。其中《中医治法与方剂》为其代表作。该书历经35年,现已出至第5版,培养了几代中医学者,影响甚大。该书第3版已被译成韩文出版。其所著《中医病机治法学》1991年已被译成日文出版。另外,参与编写的著作还有《中药方剂临床手册》、《医学百科全书》(脏腑病机部分)等,共计7部。 在教学科研之余,他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不少医案已被收入《临证解惑》一书。目录

  导论 中医学理释疑

第一章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的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

二、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

三、中医理论体现医哲结合的学理

第二章 整体观孕育中医病因学说

一、外感六淫源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二、内伤七情源于人体自身和人与社会的整体观

第三章 肝系筋膜生理病理

一、肝系筋膜,本属脑系

二、筋膜挛急,当从肝治

第四章 三焦结构及其生理病理

一、脑外筋膜是其心神之主

二、少阳三焦是由膜腠组成

三、少阳三焦是津气升降出入之路

四、少阳三焦为其津气升降出入之枢

五、少阳三焦是其致病因素侵犯五系之路

六、三焦病变是其津气筋膜的综合反映

第五章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第六章 肝主疏泄溯源

一、肝主疏泄包涵哪些物质

二、为何肝能主持疏泄

三、肝主疏泄,根源从何而来

第七章 血管与三焦是营卫环流之路

一、三焦与其营卫关系

二、三焦津气与其脏腑形骸关系

第八章 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第九章 中医学理体现五个特点

一、整体观念,贯穿始终

二、卫气论述,独树一帜

三、医理哲理,两者合用

四、辨证模式,纵横交织

五、辨证论治,环环相扣

第十章 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理唯一标准

第十一章 异病同治是本书辨证模式

一、病因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二、病位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三、证象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第十二章 中医理论基础及其辨证纲领

一、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基础

二、五经五纬是中医辨证纲领

上篇 总论

第十三章 病机概述

第一节 病机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 脏腑病机的生理依据

一、脏腑经络系统

二、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四、四时与五脏相应的天人相应观

第三节 构成病机的三个要素

一、病因

二、病位

三、病性

第四节 病机分析反映的共性

一、结构系统与生理功能的整体联系

二、五脏之间的协同制约关系

三、五脏功能与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

四、基础物质之间的依存转化关系

五、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的升降出入

六、五脏经隧的弛张

第五节 证象是分析病机的依据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十四章 治法概述

第一节 治法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 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一、根据六气病机产生的治法

二、根据八纲病机产生的治法

三、根据气血津液精病机产生的治法

四、根据卫气营血病机产生的治法

五、根据脏腑病机产生的治法

六、根据五行理论产生的治法

第三节 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

二、病从浅治,迟则难医

三、阴阳消长,治宜详审

四、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五、病位不同,治法有别

六、病性不同,施治自异

七、邪正盛衰,攻补异趣

八、微者逆治,甚者从治

九、宜通宜塞,斟酌其宜

十、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十一、标本缓急,有常有变

十二、筋脉弛张,施治异趣

十三、处方用药,当遵常法

第四节 治疗大法

一、解表法

二、泻下法

三、和解法

四、温里法

五、清热法

六、补益法

七、滋阴法

八、升降法

九、理气法

十、活血法

十一、止血法

十二、祛湿法

十三、祛痰法

十四、消瘸法

十五、固涩法

十六、解痉法

第五节 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一、依法立方

二、依法用方

三、依法释方

四、依法类方

第十五章 方剂概述

第一节 方剂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 方剂分类

一、按病证分类

二、按治疗大法分类

三、按脏腑分类

第三节 方剂共性

……

下篇 各论

第十六章 肺系疾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七章 脾胃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八章 肝胆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九章 心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二十章 肾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二十一章 两脏同病病机治法与方剂

方剂笔画索引

相关电子书资源:

《陈潮祖医案精解》

《临证解惑—陈潮祖教授学术经验研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8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西瓜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西瓜皮的做法大全

    西瓜皮的营养价值 中医称瓜皮为“西瓜翠衣”,具有清热解暑、泻火除烦、降血压等作用,对贫血、咽喉干燥、唇裂,以及对膀胱炎、肝腹水、肾炎患者均有一 定疗效。   另外,因为西瓜皮富含维…

  • 口疮验方

    五倍子6g,冰片lg,研为细末,敷于患处。传染性软疣验方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

  • 抑郁症,幻视幻听的中医治疗医案

    王某,女,39岁,工人。 初诊:1973年8月19日,长期夫妻不和,渐至神情抑郁,两目呆滞,时悲时喜,哭笑无常,幻视幻听,自感咽干涩,如有物堵,夜难得寐,不思饮食,舌质红、苔白腻,…

  • 肺癌方十

    白花蛇舌草、猫爪草各20克,黄芩15克,猪芩、大蓟、小蓟各20克,三七6克(冲服),元胡、黄芪、党参、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宫2条(为末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出自《广西…

  • 阿胶固元膏的制作方法,阿胶固元膏的功效与副作用

    阿胶固元膏的制作方法 阿胶固元膏的食疗价值: 补气补血、滋阴养颜、调经止痛、乌发黑发、改善睡眠、滋阳养肾、延缓衰老等。 阿胶固元膏介绍: 阿胶固元膏也叫阿胶核桃膏,是具有悠久传统的…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 鼽嚏的中医辨证论治,鼻鼽的治疗药方

    鼻痒踵来狂嚏多,涕清似水溢滂沱。虽谓禀质人人异,邪感阳虚脾肾弱。 鼽嚏一名,出自《礼记·月令》:“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刘河间谓:“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 脾虚夹湿毒之久痢的中医治疗方法

    岳某,男,49岁,技术员。初诊:1979年5月24日。主诉4年前因患细菌性痢疾未彻底治愈,转成久痢,缠绵不愈。腹泻每日7~8次,甚或10~20次不等,泻下豆腐状黏液便或脓血性黏液便…

  • 食欲不佳并不等于厌食

    宝宝的饮食问题是父母最为关心的,只要宝宝稍微有点吃得不好,父母立即就会担心他长得不好或是生什么病了。但宝宝饮食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并不是宝宝,而是父母自己,父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闭经

    气滞血瘀冲任阻,胸胁胀满易躁怒。少腹刺痛或胀痛,腰部拒按按痛增。舌质紫绛舌苔白,脉象细弦或沉涩。理气活血兼化瘀,桃红四物加减宜。归芎桃红兰赤芍,坤草香附木牛膝。痛甚乳香醋没药,寒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