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的功效与作用,杜鹃花的药用价值

杜鹃为常绿灌木,原产长江、珠江流域,为“中国三大名花”之一,全世界有800多种,我国占650多种,仅云南一省就有420多种。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

杜鹃花除了美化环境,供观赏之外,还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据《中药大辞典》等有关中医药文献记载:杜鹃花味酸甘、性温,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可治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等;杜鹃叶味酸、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效能,可治痛肿疔疮、外伤出血、荨麻疹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杜鹃叶还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杜鹃根味酸甘、性温,有一定的收敛止血效能。

  现将杜鹃花的主要有效方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运用。

  ◇ 治崩漏

崩漏即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凡大量出血叫“崩”,少量之点滴出血称之为“漏”。凡点滴漏下,长久未止,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者,可用下方治之。

方药:杜鹃根30克,金樱根23克,茜草根13克,侧柏叶炭10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随证加减:气短、上气不接下气加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腹痛者加生三七粉8克(分2次吞服)。

  ◇ 治皮肤疮疖久未治愈

症见舌质红、苔薄黄、咽喉略红者,可用下方治疗。

方药:杜鹃叶、绿豆各15克,赤芍、美人蕉根各12克,千里光10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每日1剂,可服3~4剂。

随证加减:如疮疖见脓点者,去绿豆,加天花粉15克,浙贝母12克,败酱草10克;常饮酒者加枳椇子30克,葛花12克,以解酒毒;曾多食贝壳类海鲜者,加土茯苓15克,马鞭草12克,萹蓄10克。

  ◇ 治咳嗽

杜鹃叶有较好的祛痰止咳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方药:杜鹃叶20克,款冬花12克,紫菀、艾叶各10克(后下),石苇15克,甘草8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温服。

随证加减:痰黄稠加天花粉15克,浙贝母、鱼腥草各12克(后下,只煎5分钟);有肺结核接触史,或曾患结核病已转阴性者,加白及12克,葎草15克;长期吸烟者加百合30克,银耳15克(硫磺闷过的银耳,先用清水洗15分钟去硫磺),白花蛇舌草18克;气喘加麻黄6~8克,射干12克,地龙10克。

特别提醒:黄色杜鹃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以上两种杜鹃均不可做药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7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牵牛临床应用经验,凡有实滞之象均可用之

    牵牛(又名二丑)为峻下之品。因有小毒,辛辣猛烈,临床应用不能不令人三思而行。近年来,牵牛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肾炎、尿毒症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危笃疾病中,牵牛每每大显身手,疗效堪称…

  • 洁齿方八

    矾15克(一半生用,另一半放锅内炒至烟出后放冷用)、五倍子、诃子皮各15克,香白芷9克,甘松香、栗蓬各6克,枣核灰9克,螺蟾6克,胆矾15克,香附子12克,麝香1.5克。共研为细末…

  • 洁齿方九

    海蛤、琥珀、白石英、珍珠、玛瑙、光明砂各30克,麝香O.3克。药捣为散,于乳钵内重研令细,每日取柳枝打碎一头,点药揩齿。本方令齿白净。

  • 宫外孕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血瘀气滞。【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名】膈下逐瘀肠。【组成】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

  •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蝉蜕的临床应用

      1.蝉蜕平肝治中风 蝉蜕入肝经,功能息风止痉,善治“头痛眩晕”,乃平肝要药。彭老据三化汤治“气实风邪中腑”之义,对中风复苏后之头痛眩晕,二便秘涩等肝阳偏亢、阳明腑实证,常以升降…

  • 鼻塞怎么办速效办法,鼻塞不通气中医小偏方

    鼻咽炎以及感冒的病人常常都会有鼻塞的症状,那么如何治疗鼻塞,在这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鼻塞的民间偏方,如果你有鼻塞的话,不妨试试看。   1、鼻气窒塞 水煮槐叶,五升煮成三升,加…

  • 半夏厚朴汤巧治梅核气

    李女士,55岁,初诊诉两个月前和邻居吵架后出现喉头似有物堵塞,咽部似有痰,但无法咳出,症状时轻时重,但不影响饮食。饮食较少,低热,腰酸,脘腹胀满,近期经常失眠多梦,大小便正常,咽喉…

  • 《中医小方杂谈》

    内容简介小方是历代医家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反复锤炼而成的方剂,是诸多名方的组方基础,具有配伍关系稳定、量效关系确切、应用指征明确、价廉易于接受等特点。作者广泛搜集材料,结合自己的临床…

  •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10

    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糖尿病热伤胃津证。

  • 补气方二

    豆浆200克,粳米59克;白糖适量。豆浆加水与米同煮为粥,或粳米如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入豆浆,继续煮至粥成,以白糖调味,每日2次。本方补虚羸,肥健人,适合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