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杂病解下·霍乱根原

  霍乱者,饮食寒冷而感风寒也。夏秋饮冷食寒,水谷不消,其在上脘则为吐,其在下脘则为泄,或吐或泄,不并作也。一感风寒,皮毛闭塞,而宿物陈菀壅遏,中气盛满莫容,于是吐泄并作。

  其吐者,胃气之上逆,其泄者,脾气之下陷。胃土之逆者,胆木之上逼也,脾土之陷者,肝木之下侵也。盖中气郁塞,脾胃不转,不能升降木气,木气郁迫,而克中宫,刑以胆木则胃逆,贼以肝木则脾陷也。肝胆主筋,水土寒湿,木气不荣,是以筋转。

  吐泄无余,寒瘀尽去,土气渐回,阳和徐布,中气发扬,表邪自解。若其不解,外有寒热表证,宜以麻桂发之,而温以理中、四逆之辈。表寒既退,而脏腑松缓,痛泄自止。若其不能吐泄,腹痛愈死,可用大黄附子,温药下之,陈宿推荡,立刻轻安。病在火令,全属寒因,是以仲景立法,率主理中、四逆。变通理中、四逆之意,则病有尽而法无穷矣。倘泥时令而用清凉,是粗工之下者也。

  桂苓理中汤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桂枝三钱 白术三钱 砂仁二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吐不止,加半夏。泄不止,加肉蔻。外有寒热表证,加麻黄。转筋痛剧,加附子、泽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3/2024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九·疮疡解·痔漏根原

      痔漏者,手太阳之病也。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三阳之走头者,清阳之上升也;足三阳之走足者,浊阴之下降也。足三阳病则上逆而不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而不升。   《素…

  • 卷一·天人解·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

  • 卷一·天人解·五官开窍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藏之精气,开窍于头上,是谓五官。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五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

  • 卷一·天人解·精神化生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府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

  • 卷一·天人解·经脉起止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谓六府。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藏。六藏六府,是生十二经。经有手足不同,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少阳三焦,是谓手之三阳经。阳明胃、太阳膀胱…

  • 卷九·疮疡解·瘰疬根原

      瘰疬者,足少阳之病也。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

  • 卷二·六气解·太阳寒水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

  • 卷二·六气解·六气偏见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病则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热、或寒,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

  • 卷七·杂病解下·中风根原

      中风者,土湿阳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者,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

  • 卷四·劳伤解·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