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行于大肠,是以泄而不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复遏其发育之机,生长之意不遂,怒而生风,愈欲疏泄。膀胱空虚,既无可泄之物,大肠盈满,水谷停积,故乙木后泄而为下利。缘木气抑遏,郁极而发,为湿土所限,不能上达,势必下行,行则水谷摧注而下故也。其发之过激,冲突脏腑,则生疼痛。奔冲抵触,而不得上达,盘郁结塞,则生胀满。其一切诸证,皆缘土败而木贼也。

  苓蔻人参汤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白术三钱 干姜三钱 茯苓三钱 肉蔻一钱,煨,研 桂枝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泄利缘肠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敛肠,桂枝疏木,泄利自止。若滑泄不禁,则用桃花汤,干姜温其湿寒,石脂固其滑脱,粳米益其中气而通水道,无有不愈也。

  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温燥。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投以温燥,泄利愈加。然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与黄芩半夏生姜汤。以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阳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莫容,于是吐利皆作。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此黄芩汤证也。

  《伤寒》: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缘厥阴之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故见消渴。风木郁冲,故心中疼热。下泄脾阳,乙木愈郁,己土被贼,故下利不止。此乌梅丸证也。

  少阳之利,但有上热,故第用芩、芍以清胆火;厥阴之利,兼有下寒,故以连、柏清上,而并以姜、附温下。此虽伤寒之病,而亦杂证所时有,凡泄利之不受温燥者,皆此证也。杂证湿寒者多,燥热者少,千百之中,偶尔见之,不得与伤寒少阳之利同法治也。

  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热。久泄不已,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疮愈则利作,利止则疮发。口疮者,胆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剧也,迭为盛衰,累年不愈。是宜温燥水土,驱其湿寒,下利既瘳,口疮亦平。庸工见其口疮而清上热,则脾阳益泄,利愈加而疮愈增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2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3/2024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七窍解·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

  • 卷四·劳伤解·血瘀

      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

  • 卷一·天人解·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

  • 卷八·七窍解·七窍解

      清阳升露,爰开七窍,精神魂魄之所发,声色臭味之所司也。先圣既没,千载如梦,扶阴抑阳,辞乔入谷,箝娥青之舌,杜仪秦之口,塞瞽旷之耳,胶离朱之目。祸流今古,痛积人神!   仆也,轻…

  • 卷四·劳伤解·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

  • 卷九·疮疡解·瘰疬根原

      瘰疬者,足少阳之病也。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

  • 卷一·天人解·形体结聚

      肝主筋,其荣爪;心主脉,其荣色;脾主肉,其荣唇;肺主皮,其荣毛;肾主骨,其荣发。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   皮毛者,肺…

  • 卷四·劳伤解·衄血

      肺窍于鼻,肺气降敛,则血不上溢。肺气逆行,收敛失政,是以为衄,其原因于胃土之不降。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

  • 卷三·脉法解·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

  • 卷四·劳伤解·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