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嘉祐补注政类本草》

唐慎微  约生活于11~12世纪间,字审元。原籍蜀州晋阳(今四川崇庆),出身于世医家庭,对经方深有研究,知名一时。元佑年间(1086~1094)应蜀帅李端伯之招,至成都行医,居于华阳(当时成都府东南郊),遂为华阳人。唐氏虽语言朴讷,容貌不扬,但睿智明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患者不分贵贱,有召必往,风雨无阻。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因此学者喜与交游。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方一药,必录而相咨。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

为唐氏编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增广见识,提供了有利条件。1082~1083年间,尚书左亟蒲传正看过该书初稿后,要保荐唐氏做官,但唐氏拒而不受,继续修订增补自己的本草著作,约于1098年以后定稿。完成全书31卷,反映了宋代药物学的发展水平。唐慎微以个人之力完成如此宏伟精湛的药学巨著,刊行之后,产生了重大的国内外影响。证类本草 宋代的的代表医药书籍,全书有要1558种,书中还带有方剂和药材的图片,在医学上有很大的价值,在文学上也有不错的价值。

嘉祐二年(1057)校正医书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担的任务就是校修《开宝本草》,主要参与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亟秘阁校理张洞、殿中亟馆阁校理苏颂、医官秦宗右、朱有章、太子今舍陈检等。最后由光禄寺丞高保衡负责审校。历时三年,于嘉祐五年(1060)八月书成,命名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

《嘉祐本草》共收载药物1082种,其中新补82种,新定17种。除继承《开宝本草》旧有体例外,掌禹锡等把自家从历代文献中摘录补入该书者标为“新补”,把民间采集到的新药物标为“新定”,由掌禹锡等自家注说的内容则冠之以“臣禹锡等谨按”。

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2资源分,请先登录本站所有资源均转载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2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花生茶

    [配方]花生米、西瓜了各5克、红花1,5克,冰糖30克,茶叶适量。(民间验方)[用法]西瓜下捣碎,连同花生米、红花、冰糖、茶叶加水煮半小时,随时饮用,花生米一并食之。每日1剂。[功…

  • 治疗黄褐斑方4

    白附子、滑石、白芷各150克,研极细末,调匀,每次一匙,早晚清洗面部后,涂于患处,治黄褐斑。

  • 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五灵脂的副作用及禁忌

    五灵脂的简介   形态特征 五灵脂:是指哺乳纲、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飞鼠或者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   “灵脂”与“凝脂”二字谐音。李时珍释其名曰:“其粪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闭肺型肺炎

    痰热挟感成闭肺,发热咳嗽烦不宁。喘憋胸高痰漉漉,舌苔黄腻脉滑数。宣肺降逆清热痰,麻黄杏仁酒黄芩。郁金瓜蒌生石膏,胆星白前贝竺黄。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3g 杏仁6g 酒黄…

  • 首乌

    首乌;苦甘涩微温。肝,肾。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 阴囊湿疹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血虚风燥。【治法】活血疏风,除湿止痒。【方名】活血疏风方。【组成】当归12克,丹参12克,赤芍9克,红花9克,荆芥9克,威灵仙9克,白蒺藜9克,苦参9克。【用…

  • 蕃石榴治心脏无力

    蕃石榴8个切片(硬的比较有效),下锅煮3碗水,煮滚10分钟就可喝,饭前服有效。

  • 化脓性乳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热毒内盛。【治法】化痰开郁,散瘀解毒。【方名】栝蒌散。【组成】栝蒌实60克,败酱草15克,细辛15克,炮干姜15克,姜炙厚朴15克,炒桔梗15克,人参15克,…

  • 治痛经首辨虚实寒热瘀

    临床上,在治疗妇女痛经的过程中,首先应辨虚、实、寒、热、瘀即可。就临床体会言之:虚证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中药的治愈率较高;实证痛经多有器质性改变为常见,如子宫1过于前屈或后…

  • 一味薯蓣饮

    山药120克,白糖少许。山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放锅内,加适量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约50分钟,取汁。待汁稍凉,加白糖搅匀。代茶随意饮服。功能润肺补脾,益肾固肠。适用于脾肾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