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脉法解·脉法解 admin • 07/03/2024 10:05 • 四圣心源 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流溢经络,会于气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医法无传,脉理遂湮,金简长封,玉字永埋。方书累架,七诊之义无闻;医录连床,九候之法莫著。既迷罔于心中,复绵昧于指下。使踟蹰之余,命饱庸妄之毒手。顾此悢悢,废卷永怀,作脉法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66.html 赞 (0) admin 0 0 生成海报 卷一 卷上·盐 上一篇 06/03/2024 卷十·补遗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卷四·劳伤解·阴脱 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四·劳伤解·溺血 水寒土湿,脾陷木郁,风动而行疏泄,谷道不收,则后泄于大肠,水道不敛,则前淋于小便。 阳气蛰藏,则土温而水暖,其脾湿而肾寒者,壬水之藏令不行也。水性蛰藏,木性疏泄,水欲藏而不…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四·劳伤解·血脱 肝藏血而性疏泄,血病则脱亡而不守。未脱之先,温气虚亏,凝瘀不流。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莫藏。凡便溺流漓,崩漏不禁,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阳虚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 …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四·劳伤解·阴虚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 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俞,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诸阳之纲也。任脉行于身前,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入目,络舌,…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二·六气解·太阳寒水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四·劳伤解·阳脱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曰:脱阳者,…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九·疮疡解·瘰疬根原 瘰疬者,足少阳之病也。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其经自头走足,行身之旁,目之外眦,上循耳后,从颈侧而入缺盆,下胸腋而行胁肋,降于肾藏,以温癸水。相火降蛰,故癸水不至下寒,而甲木…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 卷三·脉法解·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 admin 四圣心源 07/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