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络丹(活络丹)方歌,功能主治,功效与作用

 小活络丹(活络丹)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炮,去皮、脐 地龙去土 天南星炮,各六两(各180g) 乳香研 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66g)

【用法】 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3g),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汤送下亦可(现代用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末,过筛,加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每次1丸,每日2次,用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剂量按比例酌减,川乌、草乌先煎30分钟)。

【功用】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方歌】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方解】 本方治证,乃风寒痰湿瘀血,痹阻经络所致。风寒湿邪留滞经络,日久不愈,以致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流畅,津液凝聚为痰,血行痹阻为瘀。风寒湿邪与痰瘀交阻,经络不通,故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屈伸不利等症;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其理亦同。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逸者行之”的原则,治宜祛风散寒除湿与化痰、活血兼顾。方中川乌、草乌大辛大热,长于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共为君药。天南星辛温燥烈,善能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风痰湿浊,为臣药。佐以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而止痛,并使经络气血流畅,则风寒湿邪不复留滞;地龙性善走窜,为入络之佳品,功能通经活络。以酒送服,取其辛散温通之性,以助药势,并引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诸药合用,可祛除留滞于经络中之风寒湿邪与痰浊、瘀血,使气血流畅,经络宣通,则诸症可愈。

本方剂型为丸剂,取“丸者,缓也”。因寒湿痰瘀阻于经络,为时日久,虽需峻利之品以搜剔,但亦不宜过于峻猛,否则有形之邪非但不易消散,反而伤正,只宜缓消,是“治之以峻,行之以缓”之理。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湿顽痰瘀血留滞经络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为辨证要点。然药性温燥,药力又较峻猛,宜于体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乌、草乌为大毒之品,不宜过量,慎防中毒。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以及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属于风湿痰瘀留滞经络者。

【附方】

大活络丹(《兰台轨范》) 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 草乌 天麻煨 全蝎去毒 首乌黑豆水浸 龟板炙 麻黄 贯仲 甘草炙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 大黄蒸 木香 沉香 各二两(各60g)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 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 僵蚕 天南星姜制 青皮 骨碎补 白豆蔻仁 安息香酒熬 黑附子制 黄芩蒸 茯苓 香附酒浸,焙 玄参 白术 各一两(各30g) 防风 二两半(75g) 葛根 豹骨炙 当归 各一两半(45g) 血竭另研 七钱(21g) 地龙炙 水牛角 麝香另研 松脂 各五钱(15g) 牛黄另研 片脑另研各一钱五分(各4.5g) 人参 三两(90g) 上共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5g),陈酒送下。功用:祛风湿,益气血,活络止痛。主治:风湿痰瘀阻于经络,正气不足之中风瘫痪,痿痹,阴疽,流注以及跌打损伤等。

本方与小活络丹的功用、主治相仿。但本方以祛风、除湿、温里、活血药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扶正之品组方,属于标本兼顾之治,适用于邪实而正虚者;小活络丹以祛风、除湿、逐寒药配伍化痰、活血之品组方,纯为祛邪而设,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衰者为宜。

【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1: “治丈夫元脏虚气,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1:“中风,手足不用,日久不愈者,经络中有湿痰死血,此方主之。南星之辛烈,所以燥湿痰;二乌之辛热,所以散寒湿。地龙,即蚯蚓也,湿土所生,用之者何?《易》曰:方以类聚,欲其引星、乌直达湿痰所聚之处,所谓同气相求也。亦《内经》佐以所利,和以所宜之意。风邪注入肢节,久久则血脉凝聚不行,故用乳香、没药以消瘀血。”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夫风之中于经也,留而不去,则与络中之津液气血,浑合不分,由是卫气失其常道,络中之血,亦凝而不行,络中之津液,即结而为痰。经络中一有湿痰死血,即不仁,且不用,腿臂间痛,所由来也。然治络一法,较治腑治脏为难,非汤剂可以荡涤,必须用峻利之品,为丸以搜逐之。故以川乌、草乌直达病所,通行经络,散风邪,逐寒湿,而胆星即随其所到之处,建祛风豁痰之功。乳、没之芳香通络,活血行瘀。蚯蚓之蠕动善穿,用为引导。用酒丸酒下,虽欲其缓,而仍欲其行也。”

【临床报道】

崔氏用本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药渣外敷疼痛部位,20天为1疗程,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结果:痊愈20例(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直抬腿试验>75°),显效7例(疼痛消失,劳动后或天气变化有轻微疼痛),有效3例(疼痛较治疗前减轻,夜间能入睡,直抬腿试验<60°),无效2例(症状和体征同治疗前)。总有效率93.7%。[崔万胜.小活络丹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内蒙古中医药 1992;(3):24]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多见于非哺乳期病程短,预后良好长,且顽固局部症状好发于乳房的下部象限,或深部,有红肿热痛或化脓。好发于乳晕部,大多有乳头先天性凹陷史,脓液中…

  • 不孕症方七

    当归300克,党参、益母草各200克,川芎、醋制香附、泽兰各75克,大红袍120克,苯甲酸1.5克,尼泊金、食用橙皮油各1克,蔗糖650克。当归、川芎、香附研成粗粉,加水适量润湿,…

  • 月经病方一

    人参6克,大枣15枚,米30克。枣去核,与另二味同煮为粥,日1剂,连用数日。本方适用于由于气虚所致的月经先期者、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等症。

  • 僵蚕和姜黄

    原料僵蚕10克,姜黄6克,天竺黄3克,蝉衣6克,远志10克,合欢皮15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 便血的中医治疗方剂

      1.便血验方歌 脾弱中虚湿热伤,下血便滞费思量。二两新鲜四季菜,枣枚十五共煎尝。枣补中宫能解毒,黄清湿热两周详。 注:先血后便,血下鲜红,大便不畅,舌红苔黄或黄腻,面平素又兼脾…

  • 莪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莪术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作用。周老一般用于治疗肝病出现肝睥肿大,肝硬化腹水,冠心病心绞痛,萎缩性胃炎镜检胃黏膜结节隆起、肠上皮化生,血瘀痛经、经闭、肿瘤疼痛等病症。按医书记载:莪…

  • 宫廷洗面秘方

    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国古代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现象几乎充斥于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然而在某些宫廷女子身上有时会给人一种乾坤颠倒、阴阳翻转的感觉。难道这些拥有国色天香的…

  • 肛窦炎方一大黄元明煎

    方名:大黄元明煎【功能主治】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止痛。主治肛窦炎。【处方组成】大黄20克、元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2次灌肠,每次40-…

  • 治疗荨麻疹方1

    组成:净麻黄10克、净黄连9克、净蝉衣15克、白鲜皮20克、地肤子20克、紫背浮萍20克。主治:顽固性荨麻疹。指征:主要在于对皮疹的辨证,因本病迁延日久,往往寒热错杂,表现在皮疹上…

  • 马兰头的营养价值,功效与作用,做法,马兰头图片

    马兰头别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等,属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基本类分两种,野生和人工种植。植株丛生,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茎粗0.5~0.7厘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