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配方,温胆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胆汤

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 甘草一两,炙(30g) 茯苓一两半(45g)

【用法】 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 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证自愈。

温胆汤最早见于《外台秘要》卷17引《集验方》,方中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全方药性以温为主。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载3首同名温胆汤中有两方组成完全相同,均在《集验方》原方基础上加茯苓一两半、大枣一个,生姜减为五片,全方药性即由偏温而归于平和,其主治在“虚烦证治”仍沿袭《外台秘要》之治,在“惊悸证治”项下则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诞”变生的诸证,但仍沿袭温胆汤。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化裁,如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卷上);去姜、枣,易枳实、茯苓为枳壳、赤茯苓,更加青蒿、青子芩、碧玉散,方名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功用方向亦随之转为以清胆和胃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附方】

十味温胆汤(《世医得效方》) 半夏汤洗,七次 枳实去瓤,切,麸炒 陈皮去白,各三两(各90g) 白茯苓去皮,一两半(45g) 酸枣仁微炒 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 各一两(各30g) 北五味子 熟地黄切,酒炒 条参各一两(各30g) 粉草五钱(15g) 上锉散,每服四钱(12g),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不以时服。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主治:心胆虚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恶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

十味温胆汤即由本方减去竹茹,加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而成,适用于心胆虚怯,痰浊内扰,神志不宁诸证。

【方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诞,诞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和胃、化痰、清热为目的,亦非肝病方。因胆附于肝,其性温而主升发之气。肝气郁滞,则胆气不舒,从而不能疏土,出现胸闷,呕恶等症状。胃气愈逆则胆气愈郁,用和降胃气治标,间接使胆气舒展,肝气亦得缓和。所以本方称为温胆,是根据胆的性质,以期达到升发的作用,与温脾、温肾等的温字意义完全不同。”

【临床报道】

许氏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中风急性期35例(脑出血7例,脑梗塞26例,脑出血合井有脑梗塞2例;35例病人中半身不遂者14例,半身不遂兼有舌强语蹇者7例,偏身麻木者14例)。就诊时间均在发病2周内,疗程为1~2个月。基本方:陈皮8g,茯苓15g,法半夏、枳实各12g,竹茹、石菖蒲各10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结果:痊愈(患侧肢体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者)15例,好转(患侧肢体肌力达3级以上,生活基本自理者)17例;无效(遗留偏瘫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3例。总有效率91%。作者以为中风病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瘀、虚因素有关,急性期一般以风痰上扰,痰热腑实多见,其中尤以痰湿为主要因素。故急性期的治疗宜以除痰为主,首选方剂当推温胆汤。患者服用温胆汤后,普遍反映精神好转,肢体麻木症状改善。[许少素,等.温胆汤加减治疗中风急性期35例。新中医 1994;26(8):45]

更多温胆汤医案如下:

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

温胆汤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方法与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3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逍遥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逍遥散组成】2 【逍遥散方歌】3 【逍遥散方解】4 【逍遥散主治】5 【逍遥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逍遥散的论述7.1 病机与证候分析…

  • 食管癌方十八

    硇砂2.7克,海藻、昆布各15克,草豆蔻9克,乌梅3个,白花蛇舌草120克,半枝莲6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本方解毒轻坚散结,适用于食管癌。

  • 脾脏肿大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脾脏肿大方。【组成】鳖甲。【用法】焙黄研末,一日三次,每次3-6克。调红糖服用。【备注】此方虽然仅仅一味中药,但药效却十分显著。【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 瑶池金母青果药方七

    香瓜:治夏天感冒(1)宜在中午十一点左右吃下一个。(2)下午四点左右再吃下一个。(3)接着晚上十点左右吃下一个,其功效如神

  • 《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

    作品目录  第一章 根茎类药材巴戟天白附子白及白蔹白茅根白前白芍白头翁白药子白芷白术白薇百部百合板蓝根半夏北沙参革�苍术草乌柴胡常山赤芍重楼川贝母川牛膝川芎川乌刺五加大黄大戟丹参当…

  •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3

    龙胆草、黄芩、栀子、杭白芍各10克,细生地18克,柴胡6克,决明子3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高血压肝火亢盛证。

  • 不孕症方十九

    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鸡蛋2个。将药用清水2碗煎取1碗,用纱布滤渣,鸡蛋煮熟,冷却去壳,划弄小孔数个,用药汁煮片刻后,饮药汁吃鸡蛋。每周吃2-3次,1个月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不…

  •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亦名戴糁、戴椹、百本、箭芪、百药绵、二人抬等。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

  • 牛乳粥增白窍门

    [组成]牛乳1杯,粳米50克,酥油适量,白糖适量。[制法与用法]煮米成粥如常法,另熬乳沸,兑入粥中,再放入酥油少许,搅匀加糖食之。[功效与应用]美白肌肤,补血红颜,乌发养发,抑制皮…

  • 肋间神经痛药膳17

    干姜炒韭菜配方:干姜10g,韭菜400g,鸡蛋2枚,盐4g,素油30g。制作:干姜洗净切成细丝;韭菜洗净,切5cm长的段;鸡蛋打人碗内,加入盐少许,水调匀,待用。炒锅放在武火上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