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去皮(6g)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瘀热发黄,《金匮要略》以其治疗谷疸。病因皆缘于邪热入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中焦所致。湿热壅结,气机受阻,故腹微满,恶心呕吐,大便不爽甚或秘结。无汗而热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则湿不得下泄,以致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浸 肌肤,则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热内郁,津液不化,则口中渴。舌苔黄腻,脉沉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瘀热得去,黄疸自退。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若湿重于热者,可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重于湿者,可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胁痛明显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气。

3.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

【附方】

1.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十五枚(10g) 甘草一两,炙(3g) 黄柏二两(6g)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功用:清热利湿。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证。身热,发黄,心烦懊 ,口渴,苔黄。

2.茵陈四逆汤(《伤寒微旨论》) 甘草 茵陈各二两(各6g) 干姜一两半(4.5g) 附子一个,破八片(6g) 功用: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主治:阴黄。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或沉细无力。

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均主治阳黄,其证均因湿热内蕴所致,其中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清热利湿并重,故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栀子柏皮汤以栀子伍黄柏,而以清热为主,故适于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者。茵陈四逆汤以茵陈与干姜、附子配伍,共奏温阳利湿退黄之功,故主治寒湿内阻之阴黄。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下:“太阳、阳明俱有发黄症,但头汗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故瘀热在里而渴饮水浆。然黄有不同,症在太阳之表,当汗而发之,故用麻黄连翘赤豆汤,为凉散法。症在太阳阳明之间,当以寒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火法。症在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能除热邪留结,佐栀子以通水源,大黄以除胃热,令瘀热从小便而泄,腹满自减,肠胃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义,亦阳明利水之奇法也。”

【临床报道】

以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4例,另设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茵陈蒿汤。结果:治疗后血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所需天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一日和日平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宋春兰,等.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64例。河南中医 2001;21(5):3]

【实验研究】

用氯仿、乙酸乙酯分别萃取茵陈蒿汤醇提物得到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剩余乙醇提取物,观察其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诱导的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氯仿部位及乙醇提取物有降低ALT活性的作用,且氯仿部位优于乙醇提取物,而乙酸乙酯部位无降低ALT活性的作用,提示茵陈蒿汤的保肝物质是醇溶性的。[董自波,等.茵陈蒿汤醇提物的保肝作用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9(2):27]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4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活络效灵丹加减调理异位妊娠破裂引起的急性大出血

    异位妊娠宫外孕,怀孕不在子宫内。少腹一侧骤剧疼,肛门坠感难忍受。阴道少量流血出,腹检压痛及跳痛。内诊子宫体稍大,宫颈触诊有举痛。痛侧输卵管包块,空窿穿刺血陈旧。停经二月易发病,有盆…

  • 十枣汤的临床应用,十枣汤方歌方解

    十枣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

  • 桑叶防治少白头

    用料:霜桑叶或鲜桑叶500克,黑芝麻250克。用法:将霜桑叶或鲜桑叶除去梗茎,研末;另将黑芝麻炒熟研末。二者加白糖调匀,或制成大蜜丸。每日早晚各服20克,白开水送下。长期服用,可使…

  • 治疗脱发的偏方22

    生半夏、生姜各300克,麻油1000克。将药研末,以麻油浸渍半月,用时先以生姜片涂擦患处,后用药油涂之,每日1次,连用3个月,脱落眉发即生。

  • 闭经小验方2

    (少女18岁后和非怀孕妇女两月以上不来月经)干茄子片半斤,炒黄磨成粉,黄酒送服,一日二次,一次3钱,服完可愈。

  • 人参米酒

    人参500克,米500克,曲适量。将人参压成末,米煮半熟沥干,曲压细末,合一处拌匀,装入坛内密封,周围用棉花或稻草保温,令其发酵,10日后启封饮用。每服20毫升,日2次。功能补中益…

  • 除臭偏方4

    白芷、薰草、杜若、杜蘅、藁本各等分。做蜜丸,日服3丸,暮服4丸。本方令人香,20日足下悉香。

  • 斑秃方七

    黑牛胆1个,槐豆适量。将槐豆装入有胆汁的牛胆内装满,浸透槐豆即可,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

  • 治疗痢疾的中药方:治痢通治法加味

    痢疾一病,古名滞下,乃湿热蕴结于大肠而失其疏泄传导所致。其治当以“通因通用”为法,使大肠功能恢复,用药当取当归、白芍、木香、莱菔子、槟榔等来调气行血,通腑导滞。而黄连一药,孙老认为…

  •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多见于非哺乳期病程短,预后良好长,且顽固局部症状好发于乳房的下部象限,或深部,有红肿热痛或化脓。好发于乳晕部,大多有乳头先天性凹陷史,脓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