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经穴主治

  《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庚金之腑,脉详右寸。实则脉实,伤热而肠满不通,辛温可泻。虚则脉虚,伤寒而肠鸣泄痛,补必酸凉。蒸黄连而解酒毒,炒厚朴而止便红。肠风妙川乌荆芥,脏毒奇卷柏黄耆。痢中六神丸,宜调则调;带下百中散,可止则止。润肠通秘,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滞推坚,六磨汤岂无奇功。痔疮热痛,脑麝研入蜗牛,胆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姜茶煎治出坡仙,梅蜜饮方书登父,肠内生痈,返魂汤而加减随宜,十宣散去增适可。尝闻食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是以疗饥者不在珍馐,调肠者何烦异术,能穷针里阴阳,自获殊常效验。

  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

  商阳(一名绝阳):

  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

  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二间(一名间谷):

  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大肠实泻之。《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喎,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三间(一名少谷):

  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铜人》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

  东垣曰:“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深取手阳明之荥俞二间、三间。”

  合谷(一名虎口):

  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虚实皆拔之。《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鹅。

  按: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详见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下。

  阳溪(一名中魁):

  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行为经火。《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烂有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疾,寒嗽呕沫,喉痹,耳鸣,耳聋,惊掣,肘臂不举,痂疥。

  偏历:

  腕中后三寸。手阳明络脉,别走太阴。《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明下》灸五壮。

  主肩膊肘腕酸疼,瞇目佴佴,齿痛,鼻衄,寒热疟,癫疾多言,咽喉干,喉痹,耳鸣,风汗不出,利小便。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膈,补之。

  温溜(一名逆注,一名池头):

  腕后大士五寸,小士六寸。《明堂》在腕后五寸、六寸间。《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噫,膈中气闭,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涎沫,风逆四肢肿,吐舌,口舌痛,喉痹。

  下廉:

  辅骨下,去上廉一寸,辅脱肉分外。《铜人》斜针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飧泄,劳瘵,小腹满,小便黄,便血,狂言,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胁痛满,狂走,侠脐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干涎出,乳痈。

  上廉:

  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铜人》斜针五分,灸五壮。

  主小便难黄赤,肠鸣,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肠气,脑风头痛。

  三里(一名手三里):

  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铜人》灸三壮,针二分。

  主霍乱遗矢,失音气,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喎,手足不随。

  曲池:

  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土。《素注》针五分,留七呼。《铜人》针七分,得气先泻后补,灸三壮。《明堂》日灸七壮,至二百壮,且停十余日,更灸止二百壮。

  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臂膊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瘛瘲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肘髎:

  肘大骨外廉陷中。《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主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屈伸挛急,麻木不仁。

  五里:

  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铜人》灸十壮。《素问》大禁针。

  主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佴佴,痎疟。

  臂臑:

  肘上七寸,臑肉端,肩髃下一夫,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铜人》灸三壮,针三分。《明堂》宜灸不宜针;日灸七壮,至二百壮;若针,不得过三、五分。

  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膊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手阳明、阳蹻之会。《铜人》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灸七七壮,不宜多,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灸不畏细;刺即泄肩臂热气。《明堂》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不及针,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壮,增至二七壮。《素注》针一寸,灸五壮;又云:“针六分,留六呼。”

  主中风手足不随,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能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唐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巨骨:

  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手阳明、阳蹻之会。《铜人》灸五壮,针一寸半。《明堂》灸三壮至七壮。《素注》禁针。针则倒悬,一食顷,乃得下针,针四分,泻之勿补,针出始得正卧,《明堂》灸三壮。

  主惊痫,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天鼎:

  颈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素注》针四分。《铜人》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灸七壮。

  主暴喑气哽,喉痹嗌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扶突(一名水穴):

  气舍上一寸五分,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素注》针四分。

  主咳嗽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声,暴喑气哽。

  禾髎(一名长髎):

  鼻孔下,挟水沟旁五分。手阳明脉气所发。《铜人》针三分,禁灸。

  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迎香:

  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留三呼,禁灸。

  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喎,面痒浮肿,风动叶落,状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鼽衄骨疮,鼻有息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诸风掉眩乃肝木,痛痒疮疡心火属,   湿肿满本脾土经,气贲郁痿肺金伏,   寒之收引肾水乡,五运主病枢要目。

  • 卷三·针内障要歌

      内障金针针了时,医师治法要精微。绵包黑豆如球子,眼上安排慢熨之。   头边镇枕须平稳,仰卧三朝莫厌迟。封后或然微有痛,脑风摔动莫狐疑。   或针或熨依前法,痛极仍将火熨宜。盐白…

  • 卷三·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卷八·痰喘咳嗽门

      咳嗽:列缺经渠尺泽鱼际少泽前谷三里解溪昆仑肺俞(百壮)膻中(七壮)。   咳嗽饮水:太渊。   引两胁痛:肝俞。   引尻痛:鱼际。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肝俞。 …

  • 卷一·刺热论

      黄帝问曰:“五脏热病奈何?”   歧伯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

  • 卷一·五刺应五脏论

      歧伯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无针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以应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以取经络之血,以应心也。三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

  • 卷七·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督脉起自下极腧,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阴脉之海妊所谓。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

  • 卷一·刺咳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

  • 卷九·骑竹马灸穴法

      此二穴,专治痈疽恶疮,发背疖毒,瘰疬诸风,一切病症。先从男左女右臂腕中横纹起,用薄篾一条,量至中指齐肉尽处,不量爪甲,截断;次用篾取前同身寸一寸,却令病人脱去衣服,以大竹扛一条…

  • 卷六·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经穴主治   《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曰:“膀胱为黑肠。”   诸书辨膀胱不一,有云:“有上口,无下口。”有云:“上下皆有口。”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