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崔氏取四花穴法

  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尪羸痼疾,用蜡绳量患人口长,照绳裁纸四方,中剪小孔,别用长蜡绳踏脚下,前齐大趾,后上曲(月秋)横纹截断,如妇人缠足,比量不便,取右膊肩髃穴贴肉,量至中指头截断。却络在结喉下双垂向背后,绳头尽处,用笔点记,即以前纸小孔安点中,分四方,灸纸角上各七壮。

  按:四花穴,古人恐人不知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依此法点穴,果合足太阳膀胱经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难经》曰:『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取此以补之。胆者,肝之腑,肝能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但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比量四花亦不准,莫若只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再取膏肓二穴灸之,无不应矣。

  膈俞:在七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胆俞:在十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膏肩俞: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4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五·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

  • 卷九·艾叶医统;艾灸补泻;艾炷大小;点艾火

      艾叶《医统》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

  • 卷六·五脏六腑

      五脏: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六腑:腑者,府也。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   五脏…

  • 卷七·八会

      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膻中。   《难经》云:“热病在内者,取会之气穴也。”

  • 卷五·八法交会歌

      内关相应是公孙,外关、临泣总相同,列缺交经通照海,后溪、申脉亦相从。

  • 卷八·续增治法

      中风论(徐氏书)   且夫中风者,有五不治也。开口、闭眼、撒屎、遗尿、喉中雷鸣,皆恶候也。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

  • 卷十·六筋

      手六筋,从大指边,向里数也。   第一、赤筋:乃浮阳属火,以应心与小肠。主霍乱,外通舌;反则燥热,却向干位掐之,则阳自然即散也。又于横门下本筋掐之,下五筋仿此。   第二、青筋…

  • 卷六·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手之六阳经脉,从手至头,长五尺,共计五六合三丈。   手之六阴经脉,从胸走手,长三尺五寸,共计三六一丈八尺,五六合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之六阳经脉,从头走至足,长八尺,共计…

  • 卷五·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人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

  • 卷九·医案(杨氏)

      乙卯岁,至建宁滕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余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余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