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心脾胃门

      心痛:曲泽间使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心俞(百壮),巨阙(七壮)。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心烦…

  • 卷四·四明高氏补泻

      《素问》补肾俞注云:“用圆利针,临刺时,呪曰:‘五帝上真,六甲玄灵,气符至阴,百邪闭理。’念三遍,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针至三分,动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令患人咽气三次,又…

  • 卷五·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假令得弦脉,病人善洁①,面青善怒,此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②,身热当刺侠溪③,体重节痛刺临泣④,喘嗽寒热刺阳辅⑤,逆气而泄刺阳陵泉⑥,又总刺丘墟⑦。   ①胆为清净之府故耳…

  • 卷二·灵光赋(针灸大全)

      黄帝歧伯针灸诀,依他经里分明说。三阴三阳十二经,更有两经分八脉。   灵光典注极幽深,偏正头疼泻列缺。睛明治眼努肉攀,耳聋气闭听会间。   两鼻鼽衄针禾髎,鼻窒不闻迎香间。治气…

  • 卷三·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卷八·头面门

      头痛:百会上星风府风池攒竹丝竹空小海阳溪大陵后溪合谷腕骨中冲中渚昆仑阳陵。   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头偏痛:头维。   脑泻:顖会通谷。   头风:上星前顶…

  • 卷五·十二經之原歌

      甲出丘虚乙太冲,丙居腕骨是原中,丁出神门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出太渊同,壬归京骨、阳池穴,癸出太溪、大陵中。   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曰原。又曰:『三…

  • 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

      冲脉:   考穴:公孙二穴,脾经。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举足,两足掌相对取之。针一寸,主心腹五脏病,与内关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

  • 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

  • 卷三·肘后歌

      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胁肋腿叉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阴核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