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

菟丝
(《本经》)

【异名】唐(《诗经》),蒙(《毛诗传》),王女(《尔雅》),菟芦(《本经》),鸮萝、复实、赤网(《吴普本草》),兔丘(《广雅》),菟缕、菟累(《别录》),野狐浆草(《圣惠方》),火焰草(《庚辛玉册》),金线草、野狐丝(《纲目》),狐丝(《群芳谱》),黄丝草(《本草述》),金丝草(《药性考》),无根金丝草(王安卿《采药志》),缠豆藤、豆马黄(《李氏草秘》),无根草(《纲目拾遗》),莫娘藤(《分类草药性》),豆寄生(《植物学大辞典》),吐血丝(《岭南采药录》),无娘藤(《贵州民间方药集》),兔儿须、黄腊须(《河北药材》),盘死豆、黄乱丝(《山东中药》),麻棱丝、缠丝蔓(《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菟丝子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细柔呈线状,左旋缠绕,多分枝,黄色,随处生吸器,侵入寄主组织内。无绿色叶,而有三角状卵形的鳞片叶。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极短;苞片则、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短钟形,长2~3毫米,5浅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药长卵圆形,花丝几无,每雄蕊下生一鳞片,长圆形,边缘缝状;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3毫米,褐色,有宿存花柱;种子2~4粒,卵圆形或扁球形,长3~5毫米,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田边、荒地及灌木丛间。寄生于草本植物,尤以豆科、菊科、藜科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大菟丝子,又名:金灯藤、毛芽藤、两头挐(《植物名实图考》)。
形态与上种相似,惟茎较粗,稍带肉质,黄绿色或带橘红色。穗状花序,花冠橘红色,钟形,花柱单一,柱头2裂。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以上植物的种子(菟丝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药材】干燥茎多缠绕成团,呈棕黄色,柔细,粗不及1毫米。叶退化成鳞状片,多脱落。花簇生于茎节,成球形。带有圆形或扁球形的果实,呈棕黄色。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棕、无夹杂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东、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菟丝子全草含淀粉酶、维生素。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Cuscutareflexa全草新鲜的水-醇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兔小肠具松弛作用;但5天后此作用即消失。5天后已陈旧的全草的醇-水提取物则有胆碱能作用(离体豚鼠及兔回肠、蛙腹直肌及在位犬的小肠及血压),可被阿托品阻断;但此种作用与乙酰胆碱尚有区别:它对豚鼠及兔子宫的致痉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对大鼠子宫无作用,在阿托品化的兔心房和蛙心标本上,此提取物能产生明显的强心作用。

【性味】甘苦,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杜文燮《药鉴》:"性凉,昧微甘。"

③《药性考》:"味苦,性寒。"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

①《本经》:"汁去面酐。"

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

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

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

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

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

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

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

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

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

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选方】①治小便不通:金丝草一握,同韭莱根头煎汤洗小肚。(《慈惠小编》)

②治阳萎遗精,腰膝酸痛,小便淋漓,大便溏泄,妇女白带:金灯藤鲜全草三至四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痢证:金灯藤同生姜煎服。(《植物名实图考》)

④治细菌性痢疾,肠炎:鲜菟丝子全草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眼赤痛:野狐浆草,捣取汁,点之。(《圣惠方》)

⑥治小儿头疮及女人面疮:菟丝汤洗。(《子母秘录》)

【临床应用】治疗白癜风
取菟丝子全草制成25%菟丝子酊,以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治疗10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3例,无效2例。病程长者疗效差。一般须治疗1周以上,才可看出效果,1个月后效果比较明显。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39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菅茅根_菅茅根的医用功效_菅茅根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菅根、地筋、土筋、蚂蚱草根 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利尿消肿。主风寒感冒;风湿麻木;小便淋痛;水肿;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

  • 厚朴果_厚朴果的禁忌_厚朴果的适用范围

    基础信息 别名:逐折、百合、厚实、厚朴实 性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消食;理气;散结。主消化不良;胸脘胀闷;鼠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果实。 原形态:1.落…

  • 红丝线

    红丝线(《岭南采药录》) 【异名】红蓝、山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青红线(《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山蓝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蓝多年生草本,高达5…

  • 梅花刺根

    梅花刺根(《贵阳民间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植物形态详"青刺尖"条。 【采集】全年可采。 【药材】干燥根条,多切成段状,长约30厘米,直径0.5~1厘米。栓皮橙色…

  • 虫白蜡_虫白蜡的功效和作用_虫白蜡的功能主治

    基础信息 别名:白蜡、虫蜡、木蜡、树蜡、蜡膏 性味:味甘淡;性温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定痛。主金疮出血;尿血;便血;疮疡久溃不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蚧科(介壳虫科)动物…

  • 小山豆根_小山豆根的功能主治_小山豆根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山豆根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杀虫。主咽喉肿痛;牙痛;腹痛;痔疮肿痛;蛇虫咬伤;蛲虫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四川千金藤的根。 原…

  • 淡菜

    淡菜(孟诜) 【异名】壳菜(《嘉祐本草》),海蜌(《纲目》),红蛤(《东医宝鉴》),珠菜(《本草撮要》)。 【来源】为贻贝科动物厚壳贻贝和其它贻贝类的贝肉。 【动物形态】厚壳贻贝贝…

  • 野鸦椿子

    野鸦椿子(《四川中药志》) 【异名】鸡眼睛(《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 【植物形态】野鸦椿(《植物名实图考》),又名:枫檿树、鸡矢柴、鸡眼椒、鸟…

  • 小红人_小红人治什么病_小红人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一条龙、火炭草、火炭菜、老鼠蔗、红崩砂草、黄平藕、土三七、酸广台、大碎米草、野辣子草、辣野蓼、接骨丹、大红袍 性味:酸;性凉 功能主治:清大肠热毒;活血止血。主泄泻…

  • 鸭皂树根

    鸭皂树根(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异名】绒祖刺(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洋梅花刺根(《云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鸭皂树的根,植物形态详"鸭皂树皮"条。 【采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