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菜

淡菜
(孟诜)

【异名】壳菜(《嘉祐本草》),海蜌(《纲目》),红蛤(《东医宝鉴》),珠菜(《本草撮要》)。

【来源】为贻贝科动物厚壳贻贝和其它贻贝类的贝肉。

【动物形态】厚壳贻贝
贝壳2片,长约15厘米左右,呈楔形。壳顶尖小,位于壳之最前端,腹缘略直,背缘与腹缘构成30度角向后上方延伸,背缘呈弧形。壳后缘圆,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将壳面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宽大而斜向背缘;下部小而弯向腹缘,生长纹明显,但不规则。壳表面棕黑色,壳顶常磨损而显白色。壳内面灰蓝色,具珍珠光泽。由背部韧带末端向下,绕壳后缘至腹缘末端有一宽黑色边缘。壳表的壳皮绕壳缘卷向内缘形成一红褐色狭缘。外套痕及闭壳肌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小,位于壳顶内方,后闭壳肌痕大,卵圆形,位于后端背缘。壳顶内面具有2个小主齿。韧带褐色。外套膜在一点愈合,外套缘具有分枝状的触手。足后端成片状,前端呈棒状。足丝粗,淡黄色。
生活于浅海岩石间。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等区域。

【采集】全年可采。捕得后,取肉,鲜用或加工为淡菜干。

【化学成分】干淡菜每百克含水分13克,蛋白质59.1克,脂肪7.6克,碳水化物13克,灰分6.9克;钙277毫克,磷864毫克,铁24.5毫克,核黄素0.46毫克,尼克酸3.1毫克。

【性味】咸,温。

①孟诜:"温,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③《本草从新》:"甘咸,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太阳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疝瘕。

①孟诜:"产后血结,腹内冷痛,治癥瘕,润毛发,治崩中带下。"

②《本草拾遗》:"主虚羸劳损,因产瘦瘠,血气结积,腹冷、肠鸣、下痢,腰疼、带下、疝瘕。"

③《日华子本草》:"煮熟食之,能补五脏,益阳事,理腰脚气,消宿食,除腹中冷气,痃癖。"

④《嘉祐本草》:"治虚劳伤惫,精血少者,及吐血,妇人带下、漏下,丈夫久痢,并煮食之。"

⑤《纲目》:"消瘿气。"

⑥《随息居饮食谱》:"补肾,益血填精,治遗、带、崩、淋,阳痿阴冷,消渴,瘿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散。

【选方】治头晕及睡中盗汗:淡菜(焙燥,研细粉)三两,陈皮(研细粉)二两。研和,蜂蜜为丸,每服二钱,一日三回。(《现代实用中药》)

【名家论述】①《医学入门》:"淡菜,治劳热骨蒸,须多食乃见功,若数两作丸、散,未有大效。"

②《本草汇言》:"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蔡心吾曰,此物本属介类,原其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故藏器云,善治肾虚有热,及热郁吐血,痢血便血,及血郁成瘿,留结筋脉诸疾。"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77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血满草

    血满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接骨药、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云南中草药》),苛草、接骨木(《西藏常用中草药》),榆古兴那布(藏名)。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

  • 三叉虎根

    三叉虎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根或根田。植物形态详"三丫苦叶"条。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 蛇退

    蛇退(《云南中草药》) 【异名】俞莲。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褐黄蜘蛛抱蛋的根。 【植物形态】褐黄蜘蛛抱蛋,又名:千年竹、爬地蜈蚣。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根茎横走,具明显的节,须根多数…

  • 鸡冠花_鸡冠花的药用效果_鸡冠花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鸡髻花、鸡公花、鸡角枪、鸡冠头、鸡骨子花、老来少 性味: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咳血;血淋;妇女崩中;赤白带下 生长采收 来…

  • 刺蜜

    刺蜜(《本草拾遗》) 【异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给敦罗(《本草拾遗》),刺糖、骆驼刺糖(《新疆药材》),阳塔克西克尔(维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骆驼刺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的…

  • 奶椎

    奶椎(《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 【植物形态】刺果甘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披针形…

  • 地下明珠_地下明珠的副作用_地下明珠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落地珍珠、铁秤锤、土地子、一粒金丹、陈伤子、铁钮子、山砒霜、泥里珠、寸金黄、一滴金丹、地下珍珠、内宝珠、茅膏菜根 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活…

  • 米碎木皮_米碎木皮的药理作用_米碎木皮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救必应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驱虫;止痛。主蛔虫症;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米碎木的树皮。 原形态:米碎木常绿小乔木,高5-12m。树皮灰…

  • 青杠膏

    青杠膏(《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栎之叶煎煮成的膏。 【植物形态】高山栎常绿乔木,高达30米。生于开旷山顶时常呈灌木状;幼枝有锈色柔毛。单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

  • 蘡薁

    蘡薁(《唐本草》) 【异名】薁(《诗经》),燕薁、蘡舌(《广雅》),山葡萄(《唐本草》),山蒲桃(《本草拾遗》),野葡萄藤、木龙(《百一选方》),烟黑(《救荒本草》),接骨藤(《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