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短长,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己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 温病时行大热,其脉细小者死。(《脉经》云∶时行作穣穣。) 温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厥逆汗出,脉坚强急者生,虚缓者死。 热病二三日,身体热,腹满头痛,食饮如故,脉直而疾者,八日死。 四五日头痛腹痛而吐,脉来细强,十二日死。 八九日头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之不弹手时大,心下坚,十七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软(一作喘)不散(一作数者),当喑,喑后三日汗不出者死。 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枯黑者死。 热病未得汗,脉盛躁疾,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难瘥。热病已得汗,脉静安者生,脉躁者难治。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阳气之极也,十死不治。 热病已得汗,脉常躁盛,此阴气之极也,亦死。(《太素》作阳极。) 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亦死。(大,一作专。) 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巢氏病源》云∶虚数者生。)坚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又云∶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病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脉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疗。 诊头痛目痛,久视(一作卒视)无所见者死。 诊人心腹积聚,其脉坚强急者生,虚弱者死。又实强者生,沉者死。 其脉大,腹大胀,四肢逆冷,其人脉形长者死。 腹胀满便血,脉大时绝极下血,脉小疾者死。 心腹痛,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坚大疾者死。 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 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 肠 之属身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弦涩者死,以脏期之。 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 肠 筋挛,脉小细安静者生,脉浮大紧者死。 洞泄,食不化,下脓血,脉微小者生,紧急者死。泄注,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蚀阴疰,其脉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咳嗽脉沉紧者死,浮直者生。浮软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咳嗽羸瘦,脉形坚大者死。 咳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 肌瘦下脱形,热不去者死。 咳而呕,腹胀且泄,脉弦急欲绝者死。 吐血、衄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汗出若衄,脉小滑者生,大躁者死。 唾血,脉紧强者死,滑者生。 吐血而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伤寒家咳而上气,脉数散者死。谓其人形损故也。 上气喘息低昂,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大不可治,加利必死。(一作又甚。) 上气注液,其脉虚宁宁伏匿者生,坚强者死。

  寒气上攻,脉实而顺滑则生,实而逆涩则死。(《太素》云∶寒气暴上,脉满实,何如?曰∶

  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其形尽满何如?曰∶举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满而不应,如是者,顺则生,逆则死。何为顺则生,逆则死?曰∶所谓顺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消渴脉数大者生,细小浮短者死。 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弦小坚急,病久不可治病胀闭,其脉浮大软者生,沉细虚小者死。 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 卒中恶,吐血数升,脉浮大疾快者生,沉细数者死。 卒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紧细而微者亦生。 病疮,腰脊强急螈 者,皆不可治。 寒热螈 ,其者死。 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 金疮出血,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斫疮出血一二石,脉来大者,二十日死。 斫刺俱有病多少血出不自止断者,脉止脉来大者,七日死。 从高顿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人为百药所中伤,脉洪大而速(《脉经》作迟)者生,微细者死。 人病甚而脉不调者,难瘥。 人病甚而脉洪者,易瘥。 人阴阳俱结者,见其上齿如熟小豆,其脉躁者死。(结一作竭。) 人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生,冬夏死。 老人脉微,阳羸阴强者生,脉焱大加息者死。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尺脉涩而坚,为血实气虚,其病腹痛逆满,气上行,此为妇人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得病以冬时,黍 赤而死。 尺脉细而微者,血气俱不足,细而有力者,是谷气不足,病得节辄动,枣叶生而死,此病秋时得之。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在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花一作叶。) 右手寸口脉偏沉伏,乍小乍大,朝来浮大,暮夜沉伏。浮大即太过,上出鱼际。沉伏即下不至关中,往来无常,时时复来者,榆叶(一作荚)落而死。 右手尺部脉三十动一止,有顷更还,二十动而一止,止而复来,来逆如循直木,如循张弓弦, 然如两人共引一索者,至立春而死。(《脉经》作立冬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

      (论一首 方十六首 灸法八首)   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上·妊娠恶阻第二

      (论二首 方四首 法二首)   论曰∶何以知妇人妊娠?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

    千金方 04/03/2025
  • 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论一首 脉一条 方二十首 灸法一首 附寒疝骨蒸)   论曰∶凡人中寒者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凡瞻病者,未脉望之,口燥清涕出善嚏欠。此人中寒,其人下痢,以里虚故也。…

    千金方 04/03/2025
  • 小肠腑方·舌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甘则…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上·用针略例第五

      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送坚付濡,以急随缓,荣卫常行,勿失其理。夫为针者,不离乎心,口如衔索,目欲内视,消息气血,不得妄行。针入一分,知天地之气。   针入二分,知呼…

    千金方 04/03/2025
  • 风毒香港脚方·汤液第二

      第一竹沥汤  治两脚痹弱,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沥(五升) 甘草 秦艽 葛根 黄芩 麻黄 防己 细辛 桂心 干姜(各一两) 茯苓…

    千金方 04/03/2025
  • 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论二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十四首)   论曰∶经云∶五脏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独易为咳也。邪客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则唾血。肺咳经…

    千金方 04/03/2025
  • 胃腑方·胃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胃腑者,主脾也。口唇者,是其候也。脾合气于胃,胃者水谷之腑也。号仓库守内啬吏,重二斤十四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当…

    千金方 04/03/2025
  • 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循旧…

    千金方 04/03/2025
  • 上七窍病·舌病第四

      (方十一首)   舌主心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引唇揭赤,升麻煎泄热方。   蜀升麻 射干(各三两) 柏叶(切一升) 大青(二两) 苦竹叶(切五合) 赤蜜(八合)生芦根 蔷薇根白…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