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_老鹳草治疗面瘫_老鹳草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贯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老鹳草、西伯利亚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块根老鹳草带果实的全草。

原形态:1.牻牛儿苗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根圆柱形。茎平铺地面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6cm;托叶披针形,长5-10mm,边缘膜质;叶片长卵形或长圆状三角形,长4-6cm,宽3-4cm,二回羽状深裂,羽片5-9对,基部下延,小羽片条形,全缘或有l-3粗齿,两面具柔毛。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长5-15cm,通常有2-5花,花梗长1-3cm;萼片长圆形,先端具芒尖,芒长2-3cm;花瓣5,倒卵形,淡紫色或蓝紫色,与萼片近等长,先端钝圆,基部被白毛;雄蕊10,2轮,外轮5枚无药,内轮5枚具药,蜜腺5;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蒴果,长3-4cm,先端具长喙,成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呈螺旋状扭曲,其内侧有棕色的毛。花期4-8月,果期6-9月。2.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短而直立,具略增厚的长根。茎直立或下部稍蔓生,有倒生柔毛。叶对生;基生叶和下部叶有长柄,向上渐短;托叶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毛;叶片肾状三角形,基部心形,长3-5cm,宽4-6cm,3深裂,中央裂片稍大,卵状菱形,先端尖,上部有缺刻或粗牙齿,齿顶有短凹尖,下部叶有时近5深裂,上下两面多少有伏毛。花单生叶腋,或2-3花成聚伞花序;花梗在花时伸长,果时弯曲下倾;萼片5,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有芒,长5-6mm,被柔毛;花瓣5,淡红色或粉红色,与萼片近等长,具5条紫红色纵脉;雄蕊10,基部连合,花丝基部突然扩大,扩大部分具缘毛;子房上位,5室,花柱5,不明显或极短。蒴果,有微毛,喙较短,果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由下向上内卷,长约2cm。花期7-8月,果期8-10月。3.西伯利亚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直立,分技或不分枝,通常单一,稀2-3。茎细长,伏卧或上部斜向上,多分枝,略有倒生毛。叶对生;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有长柄,顶部的柄短,柄具倒生柔毛或伏毛;托叶披针形,长渐尖;基生叶早枯萎,与茎生叶同形,肾状五角形,基部宽心形,长3-6cm,宽4-8cm,掌状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狭倒卵形,基部楔形,上部羽状分裂或具齿状深缺刻;上部叶3深裂,上下两面有疏伏毛,下面沿脉毛较密。花通常单个腋生;花柄长4-5cm,丝状,具倒生柔毛或伏毛,近中部具2披针形苞片,有倒生微柔毛,在果期向侧弯;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4mm,边缘膜质;花瓣淡红色或白色带紫色脉纹,长近于萼片。蒴果长是1.5-2cm,具微柔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4.尼泊尔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或更高,有时很矮小。根细长,斜生。茎细弱,蔓延于地面,斜上升,近方形,常有倒生疏柔毛。叶对生;下部茎生叶的柄长过于叶片;托叶狭披针形至披针形,长0.4-1cm,先端渐尖;叶片肾状五角形,长2-5cm,宽3-5cm;3-5深裂不达基部,裂片宽卵形,边缘具齿状缺刻或浅裂,上面有疏伏毛,下面有疏柔毛。聚伞花序数个,腋生,各有2花,有时1花;花序梗长2-8cm。无苞片,有倒生柔毛,在果期向侧弯;萼片披针形,长约0.6cm,先端具芒尖,边缘膜质,背面有3脉,沿脉具白色长毛;花瓣小,紫红色,稍长于萼片;花丝下部卵形,花药近圆形,紫红色;子房绿色,柱头紫红色,均被白毛。蒴果长约1.7cm,有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5.块根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短,直立,下部生有一簇长纺锤形的肉质块根。茎直立,近无毛,常二歧分枝。叶对生;下部茎生叶具长柄,长达10-15cm,向上渐短,顶部叶无柄;托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长5-10mm;叶片肾状圆形,长3-4cm,宽5-7cm,掌状7深裂几达基部,裂片菱状卵形或披针形,不规则羽裂;小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椭圆形,宽2-3mm,锐尖头,上面及边缘密生稍贴伏的白毛,下面疏生长状毛。花序腋生或顶生,柄长3-6cm,纤细,通常具2花;花柄丝状,长2-3cm,有倒生疏微柔毛,在果期顶部弯向上;苞片披针形,长渐尖;萼片卵形,近无毛;花瓣淡紫色,长约7-12mm;花丝基部扩大部分具缘毛。蒴果有毛,长1.2-2cm。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草地、田埂、路边及村庄住宅附近。2.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边和树林下。3.生于河岸、湿地、山林下、林旁、路边及山地。4.生于潮湿山坡、路旁、田野、杂草丛中。5.生于草甸、林缘、灌丛间。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云南西部、西藏等地。2.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3.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4.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各地。5.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祛诸风皮肤发痒。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筋挛,麻木,利小便,泻膀胱积热,攻散诸疮肿毒,退痨热发烧,治风火虫牙,痘疹疥癞等症。2.《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3.《现代实用中药》:止久痢,厚肠胃,调中健脾。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止刀伤出血,又可止咳,益肺气。5.《药材学》:清热解毒。治热病消渴,痈疽疮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10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玫瑰露

    玫瑰露(《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玫瑰花的蒸馏液。 【性味】《纲目拾遗》:"味淡。" 【功用主治】①《金氏药帖》:"治肝气胃气。" ②《纲目拾遗》:"能和血平肝,养胃,宽…

  • 茄叶_茄叶治什么病_茄叶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血消肿。主血淋;下血;血痢;肠风下血;痈肿;冻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高60-10…

  • 胡豆草

    胡豆草(《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无柄黄芩的全草。 【植物形态】无柄黄芩直立草本。茎四方形,紫色,高25~35厘米。叶对生;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肾形,长0.7~2.3厘米…

  • 白花灰毛槐树

    白花灰毛槐树(《贵州草药》) 【异名】山豆根。 【来源】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的根。 【植物形态】白花灰毛槐树灌木,高50~150厘米,黄绿色;嫩枝被有平贴的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 吊灯花_吊灯花的用法用量_吊灯花的适用范围

    基础信息 别名:裂瓣朱槿、裂瓣槿、风铃佛桑花、五凤花、吐丝红、红花、南洋红花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消食行滞。主食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吊灯扶桑的根。 原形态…

  • 兔毛蒿_兔毛蒿有什么禁忌_兔毛蒿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兔子毛、疔毒草、惊草、荆草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安神;调经。主高热;心悸;失眼;月经不调;痈肿疮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线叶菊的全…

  • 姜黄草_姜黄草怎么入药_姜黄草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黄姜、老虎姜、猴节莲 性味:微辛;微辛;平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解毒消肿。主胃气痛;吐泻腹痛;跌打劳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黄山…

  • 藤杜仲

    藤杜仲(《陆川本草》) 【异名】土杜仲(《广西中兽医药植》),红杜仲(《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毛杜仲藤的茎或根。 【植物形态】①杜仲藤,又名:结衣藤、九…

  • 气桐子

    气桐子(《分类草药性》) 【异名】气死桐子(《重庆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 【功用主治】《分类草药性》:"治疝气,消食积,…

  • 鹰不泊薳

    鹰不泊薳(《本草求原》)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嫩叶。植物形态详"鹰不泊"条。 【化学成分】叶含橙皮甙。 【功用主治】①《本草求原》:"同米粉食治黄疸。" ②《岭南采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