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自叙

言者,所以在意也。《素问》雷公曰:臣治疏愚,说意而已。仲景《伤寒》,其言奥赜(奥赜 精深蕴秘。“奥”,犹深也。“赜”,谓幽深难见。),其意昭明,解言则难,说意则易,其意了然,其言无用矣。

(筌 捕鱼竹器。)所以在鱼,得鱼者必忘其筌。蹄(蹄 兔纲。)所以在兔,得兔者必忘其蹄。言所以在意,得意者必忘其言。言有质文(质文 优劣不等。)而意无质文,言有利钝而意无利钝,言人人殊,意人人同,是故意贵乎得而言贵乎忘。

昔胜书之见周公,无言而退,温伯之见孔子,不言而出。胜书、温伯,善语于无言,周公、孔子,善听于无声,何者?得其意也。其意诚得,其言不传,虽谓其言至今传焉可也。相如(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前179-117年,西汉蜀郡成都人,辞赋家。)、子云(子云 西汉·杨雄,字子云。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著《太玄经》《法言》《训纂篇》《方言》等。),古之长于立言者,而封禅之义未亡,《太玄》之旨不著,相如之言显,子云之言隐也。使《伤寒》之书出于相如,则大传矣,出于子云,则永亡矣。仲景拙于立言而巧于立意,《伤寒》之亡,以其言也,《伤寒》之传,以其意也。仆传《伤寒》,说意而已。

戊辰(戊辰 乾隆十三年戊辰,即公元1748年。)之岁,成《伤寒悬解》。庚午年春,旅寓济南,草《伤寒说意》数篇。辛未六月,客处江都(江都 县名,今扬州市。),续成全书。(甲戌 乾隆十九年甲戌,即公元1754年。)甲戍正月,久宦京华,不得志,复加删定,仲景之意得矣。仆之得意,不可言也。

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玉楸子往往于失志之中,有得意之乐。若使得志,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圣人无全功,造化无全能,与其得志而失意,不如得意而失志。二者不可兼,宁舍彼而取此。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乐,未易为俗人言也。

甲戌正月东莱都昌黄元御撰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9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八)

    太阴以湿土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内踝,入腹,上膈,挟咽喉而连舌本。太阴为三阴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自阳明而少阳,四日必传太阴之经。若脏阴素旺,则不拘何日,自经入脏。入脏则必…

  • 《伤寒说意》_少阳坏病入太阴证

    汗下后寒湿发黄 伤寒六七日,已经发汗,而复下之,土败胃逆,胆木壅遏,以致胸胁满结,小便不利,烦渴不呕,往来寒热,但头上汗出,此上热中寒,外显少阳阳明之郁冲,内隐太阴厥阴之滞陷。宜柴…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痞证

    痞证表里 痞证者,将来之太阴脏证,误下而成者。胃主降浊,脾主升清,人之心下虚空者,清阳升而浊阴降也。下伤中气,升降失职,浊阴上逆,则心下痞塞,清阳下陷,则大便泄利,故痞证必兼下利,…

  • 《伤寒说意》_发黄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谓太阴脏证。太阴湿土,为表邪所闭,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湿随便去,则不能发黄。此是脾阳未衰,至七八日间,虽见太阴自利之证,必当自止。以脾家内实,腐秽不…

  • 《伤寒说意》_太阳风寒白虎汤证

    太阳经病,而兼内热,是大青龙证。经病已解,内热未清,肺津消耗,续成燥渴,宜白虎汤,知母、石膏,清其肺金,甘草、粳米,培其脾土。 盖辛金化气于湿土,戊土化气于燥金,太阴旺则辛金化气而…

  • 《伤寒说意》_阳明腑证

    阳明病,自经传腑之始,发表宜彻,汗出不彻,则经热郁蒸,自表传里。阳气拂郁,不得汗泄,身热面赤,烦躁短气,疼痛不知处所,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此必入胃腑。若以表药发之,汗出热退,犹可不…

  • 《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 ID:13634 / 打印 《人体使用手册》

  • 《伤寒说意》_土胜水负

    少阴肾水,甚不宜旺,旺则灭火而侮土。土胜而水负则生,水胜而土负则死,以阳主生而阴主死也。少阴不病则已,病则水必胜而土必负,凡诸死证,皆死于水邪泛滥,火灭而土败也。故阳明负于少阴则为…

  • 《伤寒说意》_误汗亡阳

    凡少阴病,脉见微细,则经阳虚弱,不可发汗,汗则亡阳故也。阳虚于经,而尺脉弱涩者,则阳虚于脏,复不可下之也。 若少阴病,咳嗽而谵语者,此被火气逼劫,汗亡肾阳,下寒而上热故也。阳败湿增…

  • 《伤寒说意》_三阳合病发黄

    阳明中风,其脉弦浮而大,浮者,太阳之脉,大者,阳明之脉,弦者,少阳之脉,是三阳之合病也。而短气腹满,则有太阴证。太阴湿土,郁而生热,一身及于面目悉发黄色,鼻干尿涩,潮热嗜卧,时时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