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自叙

言者,所以在意也。《素问》雷公曰:臣治疏愚,说意而已。仲景《伤寒》,其言奥赜(奥赜 精深蕴秘。“奥”,犹深也。“赜”,谓幽深难见。),其意昭明,解言则难,说意则易,其意了然,其言无用矣。

(筌 捕鱼竹器。)所以在鱼,得鱼者必忘其筌。蹄(蹄 兔纲。)所以在兔,得兔者必忘其蹄。言所以在意,得意者必忘其言。言有质文(质文 优劣不等。)而意无质文,言有利钝而意无利钝,言人人殊,意人人同,是故意贵乎得而言贵乎忘。

昔胜书之见周公,无言而退,温伯之见孔子,不言而出。胜书、温伯,善语于无言,周公、孔子,善听于无声,何者?得其意也。其意诚得,其言不传,虽谓其言至今传焉可也。相如(相如 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前179-117年,西汉蜀郡成都人,辞赋家。)、子云(子云 西汉·杨雄,字子云。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著《太玄经》《法言》《训纂篇》《方言》等。),古之长于立言者,而封禅之义未亡,《太玄》之旨不著,相如之言显,子云之言隐也。使《伤寒》之书出于相如,则大传矣,出于子云,则永亡矣。仲景拙于立言而巧于立意,《伤寒》之亡,以其言也,《伤寒》之传,以其意也。仆传《伤寒》,说意而已。

戊辰(戊辰 乾隆十三年戊辰,即公元1748年。)之岁,成《伤寒悬解》。庚午年春,旅寓济南,草《伤寒说意》数篇。辛未六月,客处江都(江都 县名,今扬州市。),续成全书。(甲戌 乾隆十九年甲戌,即公元1754年。)甲戍正月,久宦京华,不得志,复加删定,仲景之意得矣。仆之得意,不可言也。

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玉楸子往往于失志之中,有得意之乐。若使得志,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圣人无全功,造化无全能,与其得志而失意,不如得意而失志。二者不可兼,宁舍彼而取此。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乐,未易为俗人言也。

甲戌正月东莱都昌黄元御撰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9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 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自叙 …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一)

    太阳以寒水主令,外在皮毛,卫护周身,为六经之纲领,故其脉浮。一被风寒,则皮毛闭塞,此经先病。其经起两目之内眦,自头下项,行身之背,挟脊抵腰,由外踝而走小指。风寒外束,经脉不舒,故头…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八)

    太阴以湿土主令,其经起足大指,循内踝,入腹,上膈,挟咽喉而连舌本。太阴为三阴之长,太阳经病不解,营卫内郁,自阳明而少阳,四日必传太阴之经。若脏阴素旺,则不拘何日,自经入脏。入脏则必…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五)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盛则阳明司权,太阴化燥而入胃腑,阴盛则太阴当令,阳明化湿而传脾脏。人之本气不一,有胃实者,有胃虚者。胃实入腑,则燥热而宜凉泻,胃虚传脏,则湿寒而宜温补。大小承气…

  • 《伤寒说意》_下利

    少阴病,其脉微涩,呕而汗出者,必病下利,以胃逆则呕,胃逆则阳泄而不藏,是以汗出,胃逆为呕,则脾陷为利,利亡肝脾之阳,是以脉涩。此法当泄利不止,而乃泄利反少者,是脾阳渐复,不必温下,…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少阳连太阳经证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颈项强直,胁下胀满,手足温暖,发渴而作呕者,是皆少阳之经郁遏不降,逆行而贼戊土,土木壅塞,结而不开也,俱宜小柴胡汤。凡服柴胡,但见少阳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 …

  • 《伤寒说意》_呕吐

    伤寒传厥阴之脏,水寒土湿,木郁后泄,必自下利。医复吐下,以亡其阳,寒邪中格,肝脾已陷而为利,胆胃更逆而为吐,甚至饮食入口即吐者,此甲木逆行,相火升炎而上热也。宜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六)

    少阳从相火化气,其经在阳明之次,筋脉之分,起目锐眦,循耳下颈,自胸贯膈,由胁里出外踝,循足跗而走名指。病则经气壅遏,不能顺降,故胸痛胁痞。相火上炎,故口苦咽干。阳气升浮,是以目眩。…

  • 《伤寒说意》_亡津便燥

    阳明腑证,热蒸汗发,表邪尽解,无庸再汗。医见其烦躁不清,以为表邪未退,重发其汗,或自汗已多,而小便又利,凡诸津液亡失,皆令大便干硬。但此阴液既亏,阳气亦弱,虽有燥矢,未可攻下。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