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方·脾虚实第二

  (论一首 方二十三首 脉四首 灸法一首)

  脾实热
  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者,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泻热汤
  治舌本强直,或梦歌乐而体重不能行方。

  前胡 茯苓 龙胆 细辛 芒硝(各三两) 杏仁(四两) 元参 大青(各二两) 苦竹叶 (切 ?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食后服。

  射干煎方
  主治同前。

  射干(八两) 大青(三两) 石膏(十两,一作一升) 赤蜜(一升)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脾热面黄目赤季胁痛满方半夏 母姜(各八两) 枳实 栀子 茯苓 芒硝(各三两) 细辛(五两) 白术 杏仁(各四两) 生地黄 淡竹叶(切,各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横方若赤黑发如瓜大,煎羊脂摩之。

  又方 赤小豆末和鸡子白敷之。

  四肢寒热腰痛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十一椎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脾胃俱实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实也。病苦脾胀腹坚,抢胁下痛,胃气不转,大便难,时反泄利,腹中痛,上冲肺肝,动五脏,立喘鸣,多惊,身热汗不出,喉痹精少,名

  三黄泻热汤方
  大黄 麻黄 黄芩(各四两) 杏仁 赤茯苓 甘草 橘皮 芒硝 泽泻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纳大黄,煮两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大黄泻热汤
  治脾脉厥逆大腹中热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心注脾急痛方。

  大黄(切,水一升半,渍一宿) 甘草(各三两) 泽泻 茯苓 黄芩 细辛 芒硝 橘皮(各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二沸,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热胁痛,热满不歇,目赤不止,口唇干裂方∶

  石膏(一斤,碎) 生地黄汁 赤蜜(各一升) 竹叶(切、五升)

  上四味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澄清,下石膏,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煮两沸,次下蜜煎取三升,细细服之。

  治脾热偏一边痛,胸满胁偏胀方∶

  茯苓 橘皮 泽泻(各三两) 芍药 白术(各四两) 桂心 人参(各三两) 石膏(八两) 半夏(六两) 生姜(切) 桑根白皮(各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须利下,加芒硝二两佳。

  脾虚冷右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太阴经也。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胆,心烦不得卧,肠鸣,名曰脾虚冷也。

  治虚胀胁痛肩息有时发作悉补之方∶

  五加根皮 丹参 橘皮(各一斤) 地骨皮 干姜 白术(各八两) 干地黄 芎 附子(各五两) 猪椒根皮(二斤) 桂心 桔梗(各四两) 甘草(三两) 大枣(五十枚)

  上十四味 咀,以酒四斗渍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槟榔散
  治脾寒饮食不消,劳倦气胀,噫满忧恚不乐方。

  槟榔(八枚,皮子并用) 人参 茯苓 陈曲 麦 浓朴 白术 吴茱萸(各二两)

  上八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二方寸匕,日再服。(一方用橘皮一两半。

  温脾丸
  治久病虚羸脾气弱,食不消喜噫方。

  黄柏 大麦 吴茱萸 桂心 干姜 细辛 附子 当归 曲 大黄 黄连(各一两)

  上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

  麻豆散
  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方。

  大豆黄卷(二升) 大麻子(三升,熬令香)

  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意多少。

  脾胃俱虚
  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治腹胀善噫食则欲呕,泄 溏下,口干,四肢重,好怒不欲闻人声,忘误,喉痹,补之方∶

  黄连(一两) 禹余粮(二两) 白术 干姜(各三两) 大麻子(五两) 桑白皮(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次服。

  治脾胃俱虚苦饥寒痛方∶

  人参 当归 桂心 茯苓 桔梗 芎 (各五两) 浓朴 甘草 橘皮 吴茱萸(各二两)白术(五两) 麦 (一升)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术散
  治脾胃俱虚冷方。

  白术 浓朴 人参 吴茱萸 茯苓 麦 曲 芎 (各三两)

  上八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一方加大腹、橘皮。

  平胃丸
  凡身重不得食,食无味,心下虚满,时时欲下,喜卧者,皆针胃脘,太仓宜,服建中汤及此方。

  杏仁(五十枚) 丹参(三两) 苦参 元参 葶苈(各二两) 芎 桂心(各一两)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以知为度。

  又方 治丈夫小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热药后当进此丸调胃方,(露宿丸见后十六卷胃腑痼冷积热门)。

  大黄(二两) 小草 甘草 芍药 芎 葶苈(各一两)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服五丸,日三。一岁小儿二丸,渐加之。(《翼方》无杏仁,有菖蒲、当归、干姜、茯苓、麦门冬、细辛,为十三味)。

  论曰∶凡病宿食在上脘,当吐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有宿食不消,下之愈。胃中有 食冷物,即痛不能食,有热物即欲食。大腹有宿食,寒栗发热如疟状。宿食在小腹者,当暮发热,明旦复止。寸脉紧即头痛风寒,或腹中宿食不化。寸口脉紧者,如转索左右无常。脾胃中有宿食不消,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微而涩,故知宿食。

  大曲丸
  主消谷断下温和又寒冷者,常服不患霍乱方。

  大麦 曲(各一升) 附子 干姜 当归 人参(各三两) 赤石脂(一两) 桔梗 女萎(各二两) 吴茱萸 皂荚(各五两) 蜀椒(二两半) 乌梅(五十枚)

  上十三味为末,蜜酢中半渍梅一宿,蒸三斗米下,去核捣如泥,和药蜜,和捣二千杵,服十丸,日三。下甚者,加龙骨、阿胶、艾各三两。

  消食断下丸
  寒冷者常服之方。

  曲 大麦 (各一升) 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服。

  干姜散
  治不能食,心意冥然忘食方。

  干姜 法曲 蜀椒 豉 大麦 (各一升)

  上五味合治,下筛,食后服三方寸匕,日三,以能食为度。

  消食丸
  治数年不能食方。

  小麦 曲(各一升) 干姜 乌梅(各四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曲丸
  主消谷能食,除肠中水气胪胀方。

  法曲 麦 杏仁(各五两)

  上三味治,下筛,食后酒服一合,日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脾脏方·疳湿痢第九

      (论二首 方十首)   论曰∶凡疳湿之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眠睡之所得也。礼云∶君子盛暑之月,薄滋味、无食肥浓煮饼,此时不利人也。养生者宜深戒之,不尔,多患疳湿耳。  …

    千金方 04/03/2025
  • 心脏方·心虚实第二

      (脉四条 方十一首 灸法一首)   心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也。   石膏汤  治心热实或欲吐,吐而不出,…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下·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论二首 方六十三首 灸法八首)   论曰∶诸方说三十六疾者,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不通是也。何谓十二 ,是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

    千金方 04/03/2025
  • 肺脏方·肺劳第三

      (论一首 方三首 灸法一首)   论曰∶凡肺劳病者,补肾气以益之,肾旺则感于肺矣。人逆秋气,则手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

    千金方 04/03/2025
  • 养性·养性序第一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自然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论一首 方三首)   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

    千金方 04/03/2025
  • 养性·道林养性第二

      真人曰∶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

    千金方 04/03/2025
  • 膀胱腑方·膀胱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脉四首)   论曰∶膀胱者,主肾也,耳中是其候也。肾合气于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号水曹掾,名玉海,重九两二铢,左回叠积上下纵广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两边等。应二十…

    千金方 04/03/2025
  • 上七窍病·齿病第六

      (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齿龈宣露,多是疳 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

    千金方 04/03/2025
  • 痔漏方·五痔第三

      (论一首 方二十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夫五痔者,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牡痔者,肛边如鼠乳,时时溃脓血出。牝痔者,肛肿痛生疮。脉痔者,肛边有疮痒…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