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_防风的食用方法_防风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稍抱茎;叶片卵形或长圆形,长14-35cm,宽6-8(-18)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长5-8cm,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长2.5-5cm,宽1-2.5cm;顶生叶间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顶端,顶生花序梗长2-5cm,伞辐5-7,长3-5cm,无毛,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死4-10,小总苞片4-6,线形或披针形,长约3mm;萼齿三角状卵形;花瓣倒卵形,白色,长约1.5mm,无毛,先端微凹,具内折小舌片。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长4-5mm,宽2-3mm,幼时有疣状突起,成熟时渐平滑;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原、丘陵和多古砾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别录》:防风、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暴干。2.陶弘景:郡县无名沙苑。今(防风)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琊者,郁州互市亦得之。次出襄阳、义阳县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惟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3.《唐本草》:防风今出齐州,龙山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亦佳。叶似牡蒿、附子苗等。《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2.《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3.《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4.《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5.《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6.《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7.王好古:搜肝气。8.《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9.《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10.《药对》:(防风)得葱白能行周身,得泽泻、藁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藏风。11.李杲: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若补脾胃,非此引用不能行。凡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项似拔者,乃手足太阳证,正当用防风。凡疮在胸膈以上,虽无手足太阳证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上部风。病人身体拘倦者风也,诸疮见此证,亦须用之。钱仲阳泻黄散中倍用防风者,乃于土中泻木也。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12.《本草经疏》: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因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13.《本草汇言》:防风,散风寒湿痹之药也,故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躄癎痉等证。又伤寒初病太阳经,头痛发热,身痛无汗,或伤风咳嗽,鼻塞咽干,或痘?将出,根点未透,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痈疮肿毒、疮痍风癞诸证,亦必需也。为卒伍之职,随引而效,如无引经之药,亦不能独奏其功。故与芎、芷上行,治头目之风;与羌、独下行,治腰膝之风;与当归治血风;与白术治脾风;与苏、麻治寒风;与芥、连治热风;与荆、柏治肠风;与乳、桂治痛风,及大人中风、小儿惊风,防风尽能去之。若入大风厉风药中,须加杀虫活血药乃可。14.《本草正》: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3?估淅帷7缒苁な??室嗳ナ???樘迨??H羲媸当聿蛊?钜??嗄苁蘸梗??傺羝??钩Ψ缦卵?缆?H淮朔缫┲兄?蠹粒?嗄茏呱⑸辖乖???蠓?梅??茨苌巳恕?5、《本草正义》: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故《本经》以主大风三字为提纲。头痛恶风,及风邪而目盲无所见,其外感风邪之盛可知,风行周身,而骨节为之痛痹,亦风邪之深且重者,而防风皆治之,诚风药中之首屈一指者矣。《别录》主烦满胁痛,亦风淫于外而遏抑其清阳之气,不得宣布也。胁风二字,太不经见,而下文接以头面去来一句,则所谓风者,盖即指头面去来之风邪,胁字盖误,濒湖《纲目》引此无胁字,亦疑而删之也。四肢挛急,即《本经》风行周身、骨节疼痹之证。字乳者,产育乳子之时。金疮则破伤也。内痉二字,直接字乳金疮作一句读,即新产之中风及破伤风二证,皆有发痉一候,是血虚而内风煽动,非外来之风邪,故曰内痉,而防风亦能通治,颇似合外风内风而一以贯之。然古人以中风一证,无不从外来风邪治疗,是以产后发痉,角弓反张,《千金》、《外台》均用豆淋酒等方,纯以发表祛风为主。究竟产后痉厥、金创破伤二者,虽有猝为寒风所乘,宜于解表之一证,要知二者皆在血脱之后,阴不涵阳,肝风内煽,发为痉瘈,尤其多数,此则宜于潜阳息风,镇定为亟,万不可再用风药,助其暴戾。《别录》内痉二字,必非防风之辛温发散者所可妄试。防风为风病之主药,《本经》所主,皆风门重证,故首以大风一句表扬其功用,则驱除外风,兼能通痹起废,其效最弘,《本经》列于上品,正以其足当大任而推重之,非无故也。后人但以为感冒风寒,轻疏发散之用,未免视之太浅。防风为泄风之上剂,然以走窜宣散成功,必其人气血充足,体质坚实,猝为外邪所乘,乃能任此辛温宣泄,而无流弊。几古人治风诸方,皆不能轻用于今时东南之人者,以质脆阴薄,不能胜此燥烈之性也。防风虽不至如乌、附、姜、辛之刚烈,然温燥之气,扑人眉字,确是温辛一类,所以温热之风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当审慎,而肝阳之动风,血虚之风痉,又必柔润息风,方为正治,散风诸剂,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0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葡萄

    葡萄(《本经》) 【异名】草龙珠(《纲目》),山葫芦(《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 【植物形态】葡萄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叶纸质,互生,圆形…

  • 小麦麸

    小麦麸(《本草拾遗》) 【异名】麸皮(《本草蒙筌》)。 【来源】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小麦"条。 【性味】甘,凉。 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 ②《日华子…

  • 滚山虫

    滚山虫(《云南中草药》) 【异名】滚山珠、地罗汉(《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球马陆科动物滚山球马陆的全虫。 【动物形态】滚山球马陆体呈扁长圆柱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

  • 大夜关门

    大夜关门(《贵州草药》) 【异名】关门草、羊蹄风、猪腰藤。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叶. 【植物形态】多脉叶羊蹄甲藤本;卷须1或2枚。叶革质,近圆形,长7~10厘米,宽8~…

  • 路路通_路路通的副作用_路路通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枫实、枫果、枫木上球、枫香果、狼目、狼眼、九空子、枫木球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拘挛;脘腹疼痛;经闭;乳汁不通…

  • 桦木皮

    桦木皮(《开宝本草》) 【异名】桦皮(《灵苑方》),桦树皮(《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的树皮。 【植物形态】①华北白桦,又名:红桦、桦皮树。落叶乔木,高…

  • 苦地胆根

    苦地胆根(《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菊科植物地胆草的根。植物形态详"苦地胆"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药材】主根圆柱形,弯曲,有很多棕色支根。质坚,折断面外层白色…

  • 虎肉

    虎肉(《别录》)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肉,动物形态详"虎骨"条。 【性味】甘酸,温。 ①《千金·食治》:"味酸,温,无毒。" ②《本草衍义》:"微咸。" ③《医林纂要》:"甘酸,…

  • 牛鼻栓_牛鼻栓治什么病_牛鼻栓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千斤力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益气;止血。主缺陷虚劳乏力;创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牛鼻栓的枝叶或根。 原形态:牛鼻栓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 白背叶_白背叶入药的禁忌_白背叶的功效有哪些

    基础信息 别名: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