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灵枢·病传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黄帝说:我从您那里学到了九针的知识,又自己阅读了一些记载治疗方法的书籍,诸如:导引行气、按摩、灸法、温熨、针刺、火针和汤药等,治疗时是只采用一种方法呢,还是把所有的方法都使用上呢?

  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岐伯说:上述各种疗法,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不同疾病而设的,而不是在某一个病人身上同时都使用。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
  黄帝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掌握了一个总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而不相违背,就能够处理各种复杂而具体的事物”。现在我已经懂得了阴阳的要点,虚实的道理,由阴阳气血盛衰导致疾病的病理及能够治愈的疾病,我还想了解一下疾病的变化,以及其演变导致脏气衰竭而成为不能治疗的疾病的情况,我可以知道吗?

  岐伯曰:要乎哉问也。道,昭乎其如日(别本作旦,下同)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岐伯回答说:您所问的问题很重要啊!对于医学道理,如果明白了,就好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楚,如果不明白,就好像夜间睡觉一样昏昧。如果能按医道去做,就会得到神助、成就大业;如果始终运用它,就会得到它的神妙。达到极高水平的医学道理,应该写在竹简、帛书上广泛流传,不应该只传给自己的后代据为己有。

  黄帝曰:何谓日醒?
  黄帝问:什么是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楚呢?

  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岐伯答道:明白了阴阳的道理,就好像从迷惑中解脱出来,从酒醉中清醒过来一样。

  黄帝曰:何谓夜瞑?
  黄帝又问:什么是像夜间睡觉一样昏昧呢?

  岐伯曰:瘖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别本作留),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岐伯回答说:外邪侵入人体,悄无声息,寂无形迹,引起毫毛皮肤发寒,腠理发泄,正气耗散,淫邪蔓延,传入并滞留血脉之中,随之亢盛的邪气侵入五脏,造成腹部疼痛,精气大量下泄,这样可以致人死命,却不可以使人生命延续下去。

  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
  黄帝问:亢盛的邪气侵入五脏的情况是怎样呢?

  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岐伯答道:邪气首先侵入心而发病的,经过一天就会传到肺,再经过三天传到肝,再经过五天传到脾,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半夜死亡;发生在夏季的,中午死亡。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邪气首先侵入肺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会传到肝,再经过一天传到脾,再经过五天传到胃,如果再经过十天还未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日落时死亡;发生在夏季,日出时死亡。

  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别本作早)食。
  邪气首先侵入肝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能传到脾,再经过五天传到胃,再经过三天传到肾,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日落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早饭时死亡。

  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邪气首先侵入脾而发病的,经过一天就能传到胃,再经过二天传到肾,再经过三天传到脊背和膀胱,如果再经过十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在人们刚入睡时(亥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晚饭时死亡。

  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邪气首先侵入胃而发病的,经过五天就能传到肾,再经过三天传到脊背和膀胱,再经过五天向上传到心,如果再经过二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于冬季的,半夜死亡;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死亡。

  病先发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邪气首先侵入肾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会传到脊背和膀胱,再经过三天向上传到心,再经过三天传到小肠,如果再经过三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天大亮时死亡;发生在夏季时,黄昏时死亡。

  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邪气首先侵入膀胱而发病的,经过五天就会传到肾,再经过一天传到小肠,再经过一天传到心,如果再经过二天还不能治愈,就会死亡。发生在冬季的,早晨鸡鸣时死亡;发生在夏季的,午后死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外邪侵入各脏腑发生的疾病,如果按照上述五行相克的规律传变,则都有特定的死亡时间,不能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如果间隔一脏,或者间隔二脏、三脏、四脏传变的,才能够运用针刺方法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0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十五 灵枢·病本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

  • 卷三 灵枢·小针解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

  • 卷十九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黄帝问岐伯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发生大都与四时的气候有关,针灸缪刺的方法,也因各个季…

  • 卷十七 灵枢·脉度

      黄帝曰:愿闻脉度。  黄帝说:我想知道人体经脉的长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 卷七十 灵枢·寒热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  黄帝问岐伯道:发寒、发热的瘰疬症,多发生在颈部和腋下,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

  • 卷七十四 灵枢·论疾诊尺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不经过望色、切脉,只诊察患者的尺肤部,就可以说出疾病的原因,从外表了解内里的变化,怎…

  • 卷四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  黄帝问岐伯说:外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  岐伯回答说:外邪伤人,大 会侵袭人体的上部。   黄帝曰:高下…

  • 卷六十八 灵枢·上隔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晬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  黄帝问:因为气机郁结在上,形成食后即吐的上膈症,我已经知道了。至于因虫积在…

  • 卷五十八 灵枢·贼风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遮罩(别本作: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  黄帝问道:你经常讲到,人体发生疾病都是因为受到四…

  • 卷三十三 灵枢·海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臓,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先生讲过针刺之法,先生所讲的都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