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灵枢·五乱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黄帝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其属性分别与五行相合,又与四时相应,但不知因何失调而引起脉气运行的逆乱?又是什么原因能使它正常运行呢?

  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岐伯说: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有一定的内在顺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而人体经脉的运行,也要与五行四季的规律相适应,才可以保持正常的活动,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律就会引起经脉的运行紊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
  黄帝说:怎样才能做到相互顺应呢?

  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岐伯说:人身十二经脉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这四季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人体与之相适应,也有相应的差别。人体营气与卫气是内外相随,运行有序,阴阳互相协调,清气与浊气的运行也不互相干扰侵犯,这样就能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使经脉运行正常。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
  黄帝说:那逆乱的反常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岐伯说:清阳之气应上升居于上部外部,浊阴之气应沉降居于下部内部,如果清气不能上升反居于下部内部,浊气不能下降反居于上部外部,这就是经气逆乱。营气顺脉而行,而卫气运行却不循常规,这样清浊相扰,乱于胸中就叫做大悗。气乱于心,可见心中烦闷,沉默不言,低头静伏而不欲动。气乱于肺,使人俯仰不安,喘息喝喝有声,需用两手按于胸前帮助呼吸。气乱于肠,就会发生吐泻交作的霍乱而上吐下泻。气乱于手臂、小腿,就会见四肢厥冷。气乱于头,就会见厥气上逆,头重眩晕,甚至仆倒在地。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
  黄帝说:发生上述这五种乱症,针刺治疗有什么法则吗?

  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岐伯说:病邪侵入,有它的脉路,祛除病邪,也有它的脉路,仔细观察掌握病邪来去的脉路,善于治疗疾病,这可称得上是养身之宝。

  黄帝曰:善。愿闻其道。
  黄帝说:讲得好。我想听你讲讲关于治疗方面的法则。

  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俞。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俞。
  岐伯说:气乱于心的,应针刺手少阴心经的输穴(神门穴),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大陵穴)。气乱于肺的,应针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穴),和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溪穴)。气乱于肠胃的,应针刺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太白穴),和足阳明胃经(的输穴陷谷穴),如果不能治愈,可以再针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气乱于头的,应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和大杼穴,如果不能奏效,可再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通谷穴)和输穴(束骨穴)。气乱于手臂足胫部的,如有瘀血可首先在相应部位的血脉上针刺放血,然后针刺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二间穴)、输穴(三间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液门穴)、输穴(中渚穴)治疗上肢的病变;取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输穴(陷谷穴),和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侠溪穴)、输穴(足临泣穴)治疗下肢的病变。

  黄帝曰:补泻奈何?
  黄帝说:如何运用补泻的手法呢?

  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岐伯说:慢慢地进针慢慢地出针,这种手法叫做导气。在不运用明显的补泻手法的情况下,这称为同精。因为上述五乱病既不是邪气有余的实证,也不是正气不足的虚证,只是气机逆乱形成的病变,所以采用这种手法。

  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黄帝说:你讲的治疗方法真是恰当!你的分析真是明白确切啊!请允许我把这些内容刻录在玉版上,命名为《治乱》。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五十七 灵枢·水胀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黄帝问岐伯道:水胀、肤胀、鼓胀、肠覃与石水等病症,如何进行鉴别呢?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

  • 卷十四 灵枢·骨度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黄帝问伯高说:《脉度》篇中所说的人体经脉的长短,是依照什么标准确定的呢?   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

  • 卷三十九 灵枢·血络论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  黄帝说:我想知道奇邪不在经脉的情况。   岐伯曰:血络是也。  岐伯说:(奇邪侵入经脉之前,先留滞在络脉,引起络脉的瘀血,)这就是血络。   …

  • 卷四十九 灵枢·五色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雷公向黄帝问道:(《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面部五种气色(青、赤、黄、白、黑)的变化,仅仅反应在明堂部位,是这样吗?弟子…

  • 卷七十二 灵枢·通天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  黄帝问少师说:我曾听说人有属阴属阳之分,什么叫阴人?什么叫阳人?   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

  • 卷四十二 灵枢·病传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黄帝说:我从您那里学到了九针的知识,又自己阅读了一些记载治疗方法…

  • 卷五十三 灵枢·论痛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  黄帝问少俞道:人体的筋骨有强壮与…

  • 卷六十一 灵枢·五禁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针刺治疗时有五禁,什么叫五禁呢?   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岐伯回答说:五禁就是指凡是到禁日,对某些部位应避…

  • 卷七十九 灵枢·岁露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  黄帝问岐伯说:《医经》中说:“夏天伤于暑邪,到了秋天就会发生疟疾。”疟疾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什么…

  • 卷二十一 灵枢·寒热病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