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灵枢·五癃津液别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黄帝问岐伯说:饮食物入口以后,又被输送到胃和肠,其化生的津液分为五种:如果在天气寒冷和衣服单薄时,津液就会化生为尿和气;天气炎热和衣服过厚时,津液就化生为汗;情绪悲哀,气并于上,津液出于目就化生为泪;中焦有热,胃体弛缓,津液出于口就化生为唾液。邪气侵入体内,则阳气闭塞而使津液不能流动,水气潴留而为水胀病。我知道这些情况,但是不知道其化生的机理,想请你讲一下。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岐伯说:饮食物都是由口进入人体,饮食物中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注入相应的脏器及人体四海。饮食物所化生的津液也分别沿着一定的道路输布,其中,由三焦气布散的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能够温润肌肉、充养皮肤,这就叫做“津”;那些流注于脏腑、官窍,补益脑髓而不布散的,就叫做“液”。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天气炎热和穿衣太厚,腠理开泄而出汗。如果又感受寒邪,寒邪就会留滞在分肉里面,使得津液凝聚成沫,挤压分肉,阻碍阳气流行就会产生疼痛。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天气寒冷,汗孔闭塞不能出汗,阳气不化,水液不得蒸化宣行则向下输注到膀胱,就形成尿液和气。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
  五脏六腑中,心为君主,主宰其他脏器的活动,耳朵为君主探听消息,眼睛为君主观察物体,肺是君主的宰相,肝是君主的将军主谋虑,脾是君主的近卫守护宫廷,肾为君主的外派官员掌管着国家的形体。所以,五脏六腑的津液都向上渗入眼睛。心里悲伤,就会使五脏六腑之气都并于心中,引起连心的脉络急紧,连心的脉络急紧就会使肺上抬,肺上抬就会使津液上溢。心之脉络急紧,而肺不能常久上抬,忽上忽下,因此引起咳嗽而且流眼泪。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中焦有热,就会使胃中谷物消化过快,谷物消化后,则肠中的寄生虫就会上下蠕动,而虫子蠕动纠缠就会使肠梗满,因此导致胃运动缓慢,胃运动缓慢就会使气上逆,因而唾液向上排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饮食物所化生的津液,混合成脂膏样的部分,向内渗灌到骨腔中,并可以向上补益脑髓,向下流注到大腿内侧。精属阴,气属阳,如阴阳不和,则阳气不能固摄,精液向下流溢,从阴窍外泄,从而使滋养骨髓的津液也随着向下溢出而减少,如果下溢过度,真阴虚损,就会出现腰背疼痛和足胫酸楚。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阴阳气道阻滞不畅,四海闭塞不通,三焦不能疏泄,津液不能正常的布化到全身,饮食物相互混杂在肠胃中运行,积于大肠,水液停留在下焦,不能渗灌于膀胱,这样就会使下焦胀满,水流向外泛溢,就会发生水胀病。这些就是津液分为五条通路运行的正常和异常的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1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十九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黄帝问岐伯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发生大都与四时的气候有关,针灸缪刺的方法,也因各个季…

  • 卷二十七 灵枢·周痹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

  • 卷三十二 灵枢·平人绝谷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人不饮食,一过七天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

  • 卷五十一 灵枢·背俞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腧,出于背者。  黄帝问岐伯道:我想知道五脏的俞穴都处于背的什么部位。   岐伯曰: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

  • 卷六十一 灵枢·五禁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禁,何谓五禁?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针刺治疗时有五禁,什么叫五禁呢?   岐伯曰:禁其不可刺也。  岐伯回答说:五禁就是指凡是到禁日,对某些部位应避…

  • 卷七十二 灵枢·通天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  黄帝问少师说:我曾听说人有属阴属阳之分,什么叫阴人?什么叫阳人?   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

  • 卷十四 灵枢·骨度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黄帝问伯高说:《脉度》篇中所说的人体经脉的长短,是依照什么标准确定的呢?   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

  • 卷十七 灵枢·脉度

      黄帝曰:愿闻脉度。  黄帝说:我想知道人体经脉的长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 卷五十六 灵枢·五味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黄帝道:我想知道,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它们进入五脏的情况各是怎样的呢?   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

  • 卷五十五 灵枢·逆顺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  黄帝问伯高说:我听说气血运行有逆(反常)顺(正常)之别,脉象有盛衰表现,针刺方法有总的原则,我能知道这些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