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血管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动脉是指从心脏发出,不断分枝成小动脉,而最后止于组织内的血管

动脉可将血液由心脏运送至身体各处

动脉管壁较厚弹力纤维较多,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

位置

动脉遍布全身各处,靠近心脏的动脉,被称为大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等。除大动脉外,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多为中动脉,此外还有小动脉和微动脉。

动脉管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具体如下:

内膜

内膜最薄,从内向外又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三层。内皮是衬贴于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内皮下层是位于内皮与内弹性膜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是内膜与中膜分界的膜状结构。

中膜

中膜由弹性膜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厚度及组成成分在不同血管之间的差异较大。中膜的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具有使扩张血管回缩的作用,胶原纤维具有维持张力的作用。

外膜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成纤维细胞具有修复外膜的能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沿血管纵轴呈螺旋状或纵向分布。较大的动脉在中膜与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其厚度比内弹性膜薄。较大血管的外膜结缔组织中还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其分支可伸入中膜。

动脉与心脏直接相连,随着心脏跳动而波动,其主要功能是向全身各脏器和组织提供血液,以维持各个脏器及组织的正常运转。

保持血流的平稳和连续

心脏的间歇性收缩导致大动脉内血液呈搏动性流动,心脏收缩时,血液瞬间快速射入大动脉使其扩张同时大动脉管壁积累了强大的势能。在心脏舒张期大动脉的弹性膜反弹回缩释放势能,使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从而保持了血流的平稳和连续。

分配到身体各部的血流量

不同部位,不同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需血量是不同的,所以机体需要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的血流量。而中动脉平滑肌纤维在神经支配下舒缩,可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的血流量,因此,中动脉又称分配动脉。

维持正常血压

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纤维都受神经和多种体液因子的调节而舒缩,显著调节了血流的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并维持正常血压,因此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外周阻力血管。

维持内环境稳态

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各种活性物质在局部维持一定的浓度比,对调节血液循环、维持内环境稳态及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作用。

饮食养护动脉的重点在于控糖、控油、控盐,科学饮食,合理进餐。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或者糖尿病的人群,饮食中盐、油脂、糖的用量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而定。

低盐饮食

控制钠盐摄入,适当限盐有助于血压降低,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

低脂饮食

应少食动物内脏,多食植物油,少食动物油,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及粗纤维,多吃水果和蔬菜,促进胆固醇排泄。还应多食些豆制品,海产品。

低糖饮食

减少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甜点、蛋糕、水果等。

适量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促进脂质代谢,控制肥胖。规律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延长寿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危险。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国家健康学院公布的运动建议中推荐每周至少运动5d,每天进行>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走、慢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运动等),有助于动脉的养护。

日常生活中对动脉的养护方法主要是戒烟限酒,同时保持心态平衡也很重要。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有因果关系,研究明确吸烟是心肌梗死第二大危险因素。其次是戒酒,建议不喝或控制酒精摄入量为男性每日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可使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和慢性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小板活化、巨噬细胞活化、上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而引起高血压等。所以要注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动脉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具有保持血流的平稳和连续、维持正常血压的功能,当动脉出现异常时会引起一系列变化,具体如下:

动脉形态

1、正常动脉

正常的动脉是一个有一定直径的管腔结构,动脉管内没有斑块或其他物质阻碍血流,但不同动脉的管腔直径稍有不同。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会超过40mm,而成年男性和女性的颈总动脉平均直径分别约为6.5mm和6.1mm。

2、异常动脉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可见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栓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血栓或斑块脱落,可造成远侧动脉栓。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炎症活动期为受累动脉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细胞;管腔被血栓堵塞。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动脉栓塞

早期动脉痉挛,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重缺血12小时后,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及神经功能丧失。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为动脉壁全层炎性反应,呈节段性分布。早期的病理改变为动脉外膜和动脉周围炎;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肌层及弹性纤维破坏,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水肿、增生、肉芽肿形成,最后导致动脉壁纤维化,管腔不规则狭窄及继发血栓形成,甚至完全闭塞。

动脉出现炎症或者栓塞后,可能导致肢体感觉异常、疼痛、间歇性跛行、感觉和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肢体感觉异常

由于栓塞,动脉供血障碍,皮下静脉丛血液排空,因而会出现皮肤苍白的症状。如果皮下静脉丛的某些部位积聚少量血液,则有散在的小岛状紫斑,栓塞远肢体的皮肤温度降低,并有冰冷感觉。

疼痛

疼痛往往是较早出现的症状,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然升高引起疼痛。起于阻塞平面处,后延及远侧,并演变为持续性。轻微的体位改变或被动活动均可致剧烈疼痛,因此可能出现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

间歇性跛行

血栓或者斑块脱落,会导致血管堵塞,从而出现肢体部位缺血,致使下肢行动异常,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感觉和运动障碍

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引起栓塞平面远侧肢体皮肤感觉异常、麻木甚至丧失,然后可以出现深感觉丧失,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足或腕下垂。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由于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以至消失;栓塞近侧因血流受阻,动脉搏动反而更为强烈。

肢体远端坏疽或溃疡

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严重缺血者,肢体末端会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疽。

其他症状

栓塞动脉的管腔愈大,全身反应也愈重。伴有心脏病者,如果心脏功能不能代偿动脉栓塞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则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和左心衰竭,甚至造成死亡。栓塞发生后,受累肢体可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引起严重的代谢障碍,表现为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和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导致肾衰竭。

动脉一旦出现异常,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而致使动脉出现异常的常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导致的动脉异常,一般见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首先因为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所以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出现慢性损伤;其次部分疾病的血液会呈现高凝状态,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或其他物质沉积于血管壁上,致使动脉血管管腔的狭窄,抑或是动脉管壁出现粥样硬化。

吸烟

香烟中的烟碱能使血管收缩,烟草浸出液可致动脉发生炎性病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吸烟是导致动脉损伤的一大危险因素。

肥胖

肥胖人群体内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较高,本身就很容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以肥胖也可使动脉异常的风险升高。

激素水平过高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女性,可引起与大动脉炎类似的动脉壁损害,因此目前认为,雌激素水平高与动脉异常有关。

遗传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有近亲关系的患者先后发病,提示动脉损伤可能与某些显性遗传基因相关。而且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所以遗传因素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有可能导致动脉异常。

自身免疫反应

由于一些病原体感染,如链球菌、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等,会激发大动脉壁内的抗原,产生抗大动脉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大动脉壁,并发生非特异性炎症。

其他因素

如寒冷、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液黏滞、血液流动缓慢)、骨折、挫伤、烧伤或者医源性损伤等,也可影响动脉健康。

动脉是否健康,一般可以通过查体或者临床症状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查体

摸脚背正中的最高点或踝关节的凹陷处,如果能明显感受到脉搏,说明下肢动脉血液流通顺畅,一般没有异常。还可平躺在床上,双脚抬高、悬空,保持60秒左右即可放下,如果30-45秒内,腿部颜色苍白,可能提示下肢处于缺血状态。

留心症状

如果出现肢体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或者疼痛等症状,可能是动脉栓塞引起;如果出现疼痛,且轻微的体位改变或被动活动均可致剧烈疼痛,则可能是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突然升高引起。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诊,通过体格检查或者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临床上有关动脉的检查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是体格检查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等,具体如下:

体格检查

可对四肢和颈部动脉进行触诊及听诊,对比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温差异,看行走是否有异常,以及一些特殊的肢体检查,如肢体抬高试验。

实验室检查

可以清楚的显示红细胞与白细胞的计数是升高还是降低、血沉增速如何,以及多项免疫功能的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多普勒

应用多普勒听诊器,可根据动脉音的强弱判断血流强弱,彩超检查还可显示动脉管壁厚度、狭窄程度、有无附壁血栓及测定流速、脉搏波等指标。

X线平片检查

可见动脉血管壁内的具体情况,如果有动脉硬化,平片上会有不规则钙化影。

动脉造影

能清晰地显示动脉内的状况,如果有狭窄或闭塞,还可显示出具体的部位范围、侧支及阻塞的情况,以确定诊断,指导治疗。

CTA检查

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循环状况,是否有继发性血栓形成等情况

辅助检查

酶学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脑血流图或颅脑CT等,可以更好的了解动脉状况,以排除疾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39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15/2025

相关推荐

  • 护肤品过敏能喝牛奶吗

    护肤品过敏是否可以喝牛奶要看患者是否对牛奶或者奶制品过敏。患者在明确过敏原之后,如果对奶制品不过敏,是可以适量喝牛奶的,但是如果患者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通常是需要忌口牛奶的,否则可…

  • 怀孕初期可不可以吃羊肉

    羊肉可以在怀孕初期食用。羊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猪肉相比,羊肉脂肪、胆固醇和蛋白质更少。此外,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铁、锌和硒。孕妇多吃羊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 鱼油和鱼肝油营养物质是不是一样的

    很多人都觉得鱼肝油和鱼油是同一种类,没有区别。但从本质上来说,鱼肝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鱼肝油由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鱼肝油则是从一些鲛类动物等无毒海鱼肝脏中提出的一种…

  • 乳根穴的位置和功效作用 乳根穴准确位置图片

    功效主治定位取穴穴位疗法穴位配伍 <!– 功效 乳根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它具有宣肺止咳、通乳化瘀的功效。 主治 临床上,我们使用乳根穴治疗咳嗽、气喘、乳腺炎、乳汁过少等证。…

  • 手癣能不能吃辣酱

    手癣能不能吃辣酱 少吃 辣酱 少吃 原因 手癣患者应少吃辣酱。辣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及各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但辣酱属于辛辣之物,过量食用后会导致内…

  • 花粉治疗前列腺炎有效果吗?

    前列腺炎是属于泌尿感染疾病的,也是炎症,患者有前列腺炎症状,蜂花粉是可以抗炎杀菌的,并且蜂花粉跟那些抗菌的药物不同,那些药物通常具有一些副作用,不过蜂花粉并没有太大的副作用,许多患…

  • 吃雪莲花对肺有好处吗

    吃雪莲花对肺有好处,吃雪莲花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肺部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当得了肺部方面的疾病需要到医院做一个肺部ct检查,明确病情以后再进行治疗,因为肺病包括肺炎和肺癌,肺…

  • 结核性胸膜炎能吃茄子吗

    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吃茄子。茄子适当食用不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病情有影响,但对茄子过敏的人群不建议食用。结核性胸膜炎多因为感染了肺结核后治疗不当,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胸膜上造成的。治疗上原…

  • 脐带绕颈几周不能顺产

    一般情况下,只要脐带的绕颈数达到2周以上,就不适合顺产。绕颈1周是可以顺产的,绕颈2周可能会在生产的过程中导致胎儿出现缺氧的情况,此时应当在医师的建议下,选择剖宫产手术及时的取出胎…

  • 吃芋头拉黑便怎么回事

    芋头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和铁元素,这两种物质会和肠胃道里面的消化液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粪便的颜色发黑,这时只要不再继续吃芋头,一般过上两三天粪便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如果超过两三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