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在哪里?结构功能特点及影响是什么?检查自测方法

所属科室: 普外科

概述

结构
功能
饮食养护
运动养护
日常养护
健康表现
异常症状
影响因素
自测方法
常用检查

视网膜位于眼球壁内层

视网膜是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

视网膜可以感受光刺激并对光所引起的刺激进行处理

视网膜受损后会引起视力下降

位置

视网膜为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眼球血管膜的内面,其前界为锯齿缘,向后止于视盘,内侧为玻璃体,外侧为脉络膜。

视网膜自前向后分为3部分,即视网膜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脉络膜部。虹膜部和睫状体部分别贴附于虹膜和睫状体的内面,薄而无感光作用,故称为视网膜盲部。脉络膜部附于脉络内面,有感光作用,又称为视网膜视部。

视网膜视部分两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内层为神经感觉层,是视网膜的固有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视网膜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换为神经纤维上的电活动,并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枕叶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主要依靠视网膜中存在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即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

视杆系统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它们对光的敏感度较高,能在昏暗环境中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暗视觉,但无色觉,对被视物细节的分辨能力较低。

视锥系统又称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由视锥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它们对光的敏感性较低,只有在强光条件下才能被激活,但视物时可辨别颜色,且对被视物体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

视网膜的饮食养护比较重要,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营养充分和全面,纠正偏食,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可吃蛋、奶、动物肝脏、胡萝卜、水果、绿色蔬菜等,补充足够的钙、磷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加强营养,对预防近视也有一定益处。

视网膜也可通过运动养护减少损伤,如保证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达2小时,可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率。还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者私自做倒立、拉伸等较高难度的瑜伽动作,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能会牵拉视网膜出现裂孔,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的日常养护重点在于眼睛护理。日常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连续使用眼睛的时间不应过长,工作、上网或看电视40-6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或望远3-5分钟,常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若已有近视,要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减退应及时矫正,戴合适镜片;用滴眼液时应注意要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视网膜能够捕捉外界的光,并对光所引起的刺激进行处理,一旦破坏,将严重影响视力。接下来以疾病为例,从视网膜的形态方面对比一下健康视网膜和不健康视网膜的区别。

视网膜形态

1、正常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起自视盘周围向前衬覆在脉络膜内面,其前缘呈锯齿状,故名锯齿缘。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浅漏斗状凹,称中心凹,直径约1.5mm;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偏下方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称黄斑;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淡红色圆盘即视盘,又称视乳头,直径约1.5mm;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的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其中央呈漏斗状凹陷,称为生理凹陷,是神经纤维汇合时填充不完善所致。

2、异常视网膜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可见视网膜弥漫性水肿混浊,后极部尤为明显,呈苍白色或乳白色,中心凹呈樱桃红斑,严重阻塞可见血管有节段性血柱。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镜下可见阻塞支动脉变细,受累动脉供血区视网膜呈灰白水肿,有时在阻塞的分支动脉内可见栓子。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镜下可见沿睫状视网膜动脉走行区域性表层视网膜苍白。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底表现为各象限的视网膜静脉迂张,视网膜内出血呈火焰状,沿视网膜静脉分布。视盘和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尤为明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可见阻塞支静脉迂张,受阻静脉引流区视网膜浅层出血、视网膜水肿及棉绒斑,颞侧分支可见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眼底检查可见病变视网膜小静脉迂曲扩张,管周白鞘,伴视网膜浅层出血。出血可进入玻璃体,造成程度不等的血性混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受累小静脉管壁着色,毛细血管扩张,染料渗漏,周边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膜。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黄斑区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盘状浆液性脱离区,沿脱离缘可见弧形光晕,中心凹反射消失。病变后期,盘状脱离区视网膜下可有众多细小黄白点。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见静脉期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内出现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呈炊烟状上升或墨渍样弥散扩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干性AMD可见黄斑区有黄白色类圆形玻璃膜疣、色素紊乱及地图样萎缩;湿性AMD可见后极部视网膜感觉层下或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暗红、甚至暗黑色出血,病变区可隆起,病变区内或边缘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及玻璃膜疣。

近视性黄斑变性

可见视盘颞侧出现脉络膜萎缩弧(即近视弧),严重者萎缩弧围绕视盘全周;萎缩区内可见裸露的脉络膜大血管及不规则色素沉着;由于后极部向后扩张,黄斑部玻璃膜线样破裂产生漆样裂纹(黄白色条纹)、中心凹下出血、Fuchs斑(黑色类圆形微隆起斑)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脱离的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脱离范围可由局限性脱离至全视网膜脱离。大范围的视网膜脱离区呈波浪状起伏不平。严重者,视网膜表面增殖,可见固定皱褶。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大部分眼底可见其原发病变,如血管炎症、视网膜血管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见表面光滑的视网膜隆起、飘动,无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液具有移动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可见视盘呈蜡黄色,视网膜呈青灰色,血管变细,赤道部视网膜血管旁色素沉着,典型的呈骨细胞样。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上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的灰白色实性隆起肿块,可向玻璃体隆起,也可沿脉络膜扁平生长,肿块表面的视网膜血管扩张、出血。

视网膜受损后,主要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异常症状,具体如下:

视力障碍

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不伴有眼痛。突然出现视力显著下降,无眼痛常见于视网膜血管阻塞,视力进行性下降多为慢性视网膜疾病。

中心暗点

通常是由黄斑病变引起,是指眼睛所看到的视野正中心存在绝对或相对的黑点或者暗点。

视物变形

看东西时,物体的形态和大小会有很大变化,如视物变小或视物变大。这是因为当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边有病变时,就会出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及瘢痕形成,引起视网膜变形,视细胞排列紊乱,导致视物变形。常见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

闪光视觉

表现为眼前突然出现闪电一样的感觉,一闪而过,在黑暗环境里面更明显,常见于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对人的视力至关重要,视网膜常见疾病有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影响视网膜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疾病因素和遗传因素。

疾病因素

许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液病、免疫系统病均可使视网膜血管发生改变,如管径变细或扩张,血管弯曲度改变,血管闭塞,侧支或新生血管形成改变等,从而影响视网膜健康。眼的局部病变如炎症、外伤、变性等也会引起视网膜损伤。

遗传因素

部分视网膜病变有遗传因素,主要以原发性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为主。这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病变,主要通过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X性连锁隐性遗传方式。

视网膜是否健康,日常可通过以下症状进行自测。若出现以下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视力下降

如果突然出现无痛性视力下降时,则考虑是视网膜出现问题,比如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脱离等。

飞蚊与闪光

如果中老年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的人群,眼前出现大量飞蚊,在某一方位持续闪光时,应警惕视网膜脱落的可能。

视物变形

当我们看东西时,如果物体的形态或者大小出现很大变化,比如视物变小或视物变大,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引起,如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

视网膜疾病常用的检查涉及眼科一般检查、眼科特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眼科一般检查

视功能检查

常规检查项目是视力、色觉检查,这是眼科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视力是指被检查眼分辨最小物象的能力,可以反映眼底黄斑中心凹的功能。色觉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辨色能力。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裂隙灯联合各种前置镜或三面镜检查可以细致地观察眼底各部分。检查时所获的眼底图像立体感好,可以很清楚地显示视盘小凹、血管变异、黄斑裂孔或囊肿视网膜裂孔、眼内占位等病变,并且检查过程中不接触角膜,因此使用安全。

眼底镜检查

视网膜为脑的延伸部分,眼底检查不仅是观察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查某些颅脑疾病及血液、内分泌等全身疾病的参考依据。

眼科特殊检查

眼底荧光素血管照影检查

可了解视网膜、脉络膜循环系统情况,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可更清晰直观地了解脉络膜血循环动态。

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

OCT是一种非接触高分辨率层析和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它可用于眼后段结构(包括视网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黄斑和视盘)的活体查看、轴向断层以及测量,可帮助黄斑裂孔、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的诊断。

眼底照相

眼底照相是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来观察和记录眼底状况的检查,它将眼底以黑白或彩色照片的形式记录和保存下来。因眼底富有各种动、静、脉微细血管,是人体能直接、清楚观察到血管的唯一部位。对眼底的观察,除能诊断眼底疾病如中心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脱离、裂孔、色素变性外,还能早期发现各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动静脉阻塞、小动脉硬化破裂出血、肾病妊娠毒血症、肿瘤的眼底改变。

视觉电生理检查

包括眼电图、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是对视网膜至视中枢功能的系统检查法,能用客观、无损的方法测量人类视觉功能,主要用于判断视网膜、视神经的功能,以及伪盲、伪低视力的鉴别。

B超检查

眼B超可以用于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眼后节肿块疾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糖检查、肾功能检查、胆固醇血脂检查,有助于其他疾病的排除诊断。血糖检查可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肾功能检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胆固醇血脂检查可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35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15/2025

相关推荐

  • 月经不调吃三七有用吗

    月经不调吃三七不一定有用,需要根据引起月经不调的具体原因而定。引起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出现血瘀的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三七来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月经…

  • 保胎吃止血药可以吗?

    根据描述的情况,孕前三个月是禁止使用任何药物的。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对身体及胎儿带来危害。正确合理用药对胎儿没有影响,如果胚胎正常,经过休息和治疗后,引起流产的原因被消除,则出…

  • 过敏性紫癜能不能吃豆制品

    过敏性紫癜能不能吃豆制品 慎吃 豆制品 慎吃 原因 过敏性紫癜应谨慎食用豆制品。豆制品中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钙量较高,是很好的膳食钙来源。过敏性紫癜患者适量吃豆制品,能够给…

  • 荨麻疹能不能吃咖喱

    荨麻疹能不能吃咖喱 慎吃 咖喱 慎吃 原因 荨麻疹应谨慎食用咖喱。咖喱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酱料。荨麻疹的形成多与过敏、冷热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在饮食上需远离引起过敏的食物,少食辛…

  • 甲状腺炎能不能吃当归

    甲状腺炎能不能吃当归 少吃 当归 少吃 原因 甲状腺炎应少吃当归。当归味甘、性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当归含有阿魏酸,可清除自由基,有助于减轻甲状腺炎患者体内炎…

  • 小便时中断再尿是什么原因

    小便过程中暂时中断后再次排尿,其原因常见于膀胱内尿液量充盈过多,膀胱平滑肌收缩功能暂时受到影响导致的中断现象。只要无伴随排尿频率以及排尿感觉异常,可不用药物治疗,避免长时间憋尿可防…

  • 一喝酒脸上就起小疙瘩怎么办

    一喝酒脸上就起小疙瘩可以口服抗组胺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或者盐酸奥洛他定片等。也可以外用涂抹一些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

  • 甲状腺炎能不能吃炒面

    甲状腺炎能不能吃炒面 宜吃 炒面 宜吃 原因 甲状腺炎患者可以适量吃炒面。甲状腺炎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多见,饮食需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炒面是以面条、鸡蛋或肉为主要食材…

  • 消化道出血可以吃苹果吗

    消化道出血较少时,可以适量吃苹果。但是,吃苹果时,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尽量不要吃的太多,否则会导致胃肠道的负担加重,可能会对黏膜造成刺激,加重出血症状。消化道出血时,可以吃常温或者是…

  • 吃芫花伤心脏吗

    吃芫花并不会损伤心脏,但是这种药物是具有毒副作用的,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绝对不可以吃,否则会加重肾脏损害。芫花具有杀虫、消炎、利尿的作用,能够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水肿等病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