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三十七 草部·防己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5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百五十六 草部·陟厘

    释名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 气味甘、大温、无毒 。 主治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 卷六 果部·桃

    释名桃枭:桃奴、枭景、神桃。 气味核仁:苦、甘、平、毒。桃枭(桃实在树上经冬不落者):苦、微温、有小毒。桃花:苦、平、无毒。桃叶:苦、平、无毒。茎及白皮(树皮、根皮皆可用,根皮更好…

  • 卷二十二 谷部·大豆黄卷

    释名豆蘖。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用在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前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

  • 卷二 人部·人中黄

    释名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备用。这种甘草末,称为人中黄。 主治热病发狂。用人中黄内放罐中,泥封固,煅半…

  • 卷四十九 草部·防风

    释名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 根、百枝、百蜚。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

  • 卷二十六 水部·铜壶滴漏水

    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

  • 卷一百四十一 草部·蜀葵

    释名戎葵、吴葵。 气味(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主治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

  • 卷十二 土部·梁上尘

    释名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反胃。用梁上尘调黑驴尿服之。吐泻。用梁上尘,滚汤泡过,澄清后饮之。小便不通。用…

  • 卷三十 石部·石炭

    释名亦称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焦石。 气味甘、辛、温、有毒。 主治刀伤。用石炭捣成粉,敷伤口。疮口太深不能速合者,加滑石。误吞金银及钱在腹中不下。用石炭(一块,杏核大)、硫磺(…

  • 卷五十 草部·独活

    释名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李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 气味苦、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