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草部·及己 admin • 05/05/2025 10:05 •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789.html 赞 (0) admin 0 0 生成海报 序·序 上一篇 04/03/2025 卷八十一 灵枢·痈疽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卷九 土部·蚁垤土 释名垤,音迭,土堆之意。蚁垤土,又名“蚁封”。 主治治孤刺疮。取土七粒和醋涂搽。死胎在腹,或胞衣不下。取蚁垤土三升,装布袋中,拓在产女胸下,死胎或胞衣自出。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一 兽部·豕 释名猪、豚、加(一指公猪)、志(指母猪)。 气味加猪肉:酸、冷、无毒(一般猪肉:苦、微寒、有小毒。)猪油:甘、微寒、无毒。猪肝:苦、温、无毒。猪肾(猪腰子):咸、冷、无毒。猪胰:甘…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十一 水部·醴泉 释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二百一十八 草部·钩吻 释名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气味辛、温、大有毒。 主治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四十六 石部·砒石 释名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苦、酸、暖、有毒。李时珍认为:辛、酸、大热、有大毒。 主治中风痰壅(四肢不收,昏愦若醉)。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研细。先以清水送服少…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十六 鳞部·虾 气味甘、温、有小毒。 主治鳖瘕疼痛(皮下隐隐可见积块)。用鲜虾作汤吃,多次可治愈。补肾兴阳。用虾米下斤,蛤 蚧二枚,蟓椒、茴香各四两,同以青盐化酒炙炒,再加木香粗末一两和匀,乘热蜜…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七 草部·桔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十七 鳞部·鲤鱼 气味肉:甘、平、无毒。胆:苦、寒、无毒。 主治肉:水肿。用大鲤鱼一尾,加醋三升煮干吃下。一天吃一次。又方:用大鲤鱼一尾,赤小豆一升,加水二斗煮汁,一次,服完,下泻即愈。妊娠水肿。治…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一百四十九 草部·鼠曲草 释名米曲 、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附方同款冬花。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 卷一百五十一 草部·地肤 释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 、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子)苦、寒、无毒。 主治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 admin 本草纲目 05/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