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石部·雄黄

释名
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
夺、平、寒、有毒。

主治
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 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伤寒咳逆。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偏头风。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名“至灵散”。
腹胁痞块。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此方名“煮黄丸”。
酒癖(饮酒过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用皂角子大的雄黄六小块、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个,共研为末,加面粉五两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丸子将干时放于麸中炒香。炒后,取丸子放水里观察。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每服二丸,温酒送下。此方名“酒征丸”。
油癖(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即病)。用雄黄半两,研末,水调服。
症瘕积聚。用雄黄二两,研细。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饼一块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阴肿。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肿处。
食物中毒。用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
虫毒。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药,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13、便血。用雄黄不拘多少,放入枣内,用线捆好,煎汤。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煮毕,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铅汤送下。三服血止。
暑天泄痢。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铅内蒸七次,研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甘草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疯狗咬伤。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细,酒送下。分二次服完。
百虫入耳。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
马汗疮(按:牧马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痛,后感烦热,重者可致死)。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为末,油调敷疮。
刀伤。用雄黄一粒,半豆大,放入伤口内,另取雄黄五钱,小便送服。凡刀伤感染,毒入内部者,服此药有效。
打伤发肿。用雄黄二分、密陀僧一分,共研为末,水调敷伤处。极见效。
白秃头疮。用雄黄、猪胆汁调匀敷上。
眉毛脱落。用雄黄末一两,调醋搽。
疔疮恶毒。先用针剌毒疮的四边及中心,再以雄黄粉敷上。又方:用雄黄、蟾蜍各五分,共研为末,和葱、蜜捣丸,如小米大。以针剌破疮顶,将药插入。
喉痹(按:此即喉风。喉部不能吞咽,气闭欲死)。用雄黄磨新汲水一盏灌下,吐出恶物即愈。
牙痛。用雄黄和枣肉,捏成小丸,塞牙齿空洞中。
走马牙疳,臭烂出血。用豆大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了核了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为末。每次取少量搽患处,让涎流出。搽药至病愈为止。
耳流脓汁。用雄黄、雌黄、硫磺,等分为末,吹耳内。
多年臁疮。用雄黄二钱、陈皮五钱,卷入布中成精捻子,烧烟熏疮,令热水流出。
红鼻头。用雄黄、硫磺各五钱,水粉二钱,乳汁调敷。三、五次后可愈。

附方
雄黄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不能持续服用,以免积蓄中毒。又雄黄不能以火煅烧,因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毒性大增。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87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三十六 草部·杜衡

    释名亦名杜葵、马蹄香、土卤、土细辛。 气味(根)辛、温、无毒。主治治各病,与细辛相近,而力量较弱。李时珍说本品“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风寒头痛发热。用杜…

  • 卷十 人部·人粪

    气味涩,寒。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卷一百九十二 草部·萆解

    释名赤节、百枝、竹木、白菝葜。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腰脚痹软。用萆解二十四分、杜仲八分,一起捣烂、筛过。每天清晨用温酒冲服一匙。忌食牛肉。小便频数。用川萆解一斤,研为末,…

  • 卷十四 虫部·原蚕

    释名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气味原蚕沙:甘、辛、温、无毒。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 主治雄原蚕蛾:阳萎。用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如…

  • 卷二百六十一 草部·苹

    释名苤菜、四叶菜、田字草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利小便,治毒疮,止消渴。

  • 卷八十七 木部·接骨木

    释名续骨木、木蒴 。 气味甘、苦、平、无毒。 主治折上伤筋骨。用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芍药、当归、芎 ,自然铜各一两,共研为末,化黄蜡四两,投药末搅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若只是伤…

  • 卷二 果部·杏

    释名甜梅。 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主治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上气喘急。有杏…

  • 卷九 果部·梨

    释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气味(实)甘、微酸、寒、无毒。 主治消渴。用梨捣取汁,加蜜水同熬,收存瓶中。每次以热水或冷水调服,直至病愈。咳嗽。用好梨去核,捣汁一碗,放入椒四十粒,…

  • 卷九十七 草部·香薷

    释名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

  • 卷二十四 木部·柽柳

    释名赤柽、赤杨、河柳、雨师、垂丝柳、人柳、三眠柳、观音柳。 气味(木)甘、咸、温、无毒。 主治腹中痞积。用柽构枝煎汤,露一夜。五更时空心饮几次。痞渐消去。各种风疾。用柽柳枝或叶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