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误下成结胸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相火升浮,而生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此少阳阳明之经上逆而壅塞也。当刺肺俞、肝俞,散其郁结。慎勿发汗,汗亡津液,则相火燔腾而生谵语,血枯木燥而脉弦硬。若五六日,谵语不止,宜刺期门,以泻厥阴,肝胆同气,泻肝即所以泻胆也。汗既不可,下亦非宜,汗下伤中,甲木冲逆,此结胸之由来也。

若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致成结胸,心下硬满,泄利不止,水浆不下,此少阳经气上逆而迫束阳明之腑也。相火升炎,其人必苦心烦。凡伤寒十余日,结热在里而有阳明腑证,复往来寒热而有少阳经证,宜大柴胡汤,双解表里。若但有结胸,而外无大热者,此为停水结在胸胁也。观其头上微汗出者,是水饮阻格,阳气升泄于上。宜大陷胸汤,泻其湿热也。(方在“太阳”)。

误下成痞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备,而误以他药下之,若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振栗,发热汗出而解,此虽是误下,未为逆也。若心下硬满疼痛者,此为下早而成结胸也,宜服大陷胸汤(方在“太阳”)。若但硬满而不痛者,此为误下而成痞也,宜半夏泻心汤,半夏降逆,芩、连清上,姜、枣、参、甘,温补中气也。

【58】半夏泻心汤 七十五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 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4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便脓血

    少阴病二三日,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以至日久而便脓血者,此水寒土湿,脾陷肝郁,而为痛泄,乙木不达,血必下瘀,以血司于肝,温则升而寒则陷,陷而不流,湿气郁腐,故化为脓…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 太阳经病,土负水胜,则入少阴肾脏。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恶风,小便艰难,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阳亡也。经络之阳,根于肾水,宜桂枝加附子汤,以培阳根也。若…

  • 《伤寒说意》_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卫秉金气,其性清肃,清肃则窍闭,闭则无汗。风以泄之,卫气不敛,则汗出。卫以收敛为性,风愈泄而卫愈闭,闭而不开,故郁遏营血,而为内热。风性疏泄,孔窍不秘,是以恶风。风性浮散,是以脉缓…

  • 《伤寒说意》_少阳坏病入太阴证

    汗下后寒湿发黄 伤寒六七日,已经发汗,而复下之,土败胃逆,胆木壅遏,以致胸胁满结,小便不利,烦渴不呕,往来寒热,但头上汗出,此上热中寒,外显少阳阳明之郁冲,内隐太阴厥阴之滞陷。宜柴…

  • 《伤寒说意》_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88】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宜禹余粮丸。 方本阙。下方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所载。 【40】禹余粮丸※ 禹余粮四两 人参三两 附子二枚 五味子三合 茯苓三…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二)

    太阳经病,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寒双感,用桂麻各半。中风而火郁,用大青龙,伤寒而水郁,用小青龙,表解而内燥,用白虎,表解而里湿,用五苓,表退而热结血分,用桃核承气、抵当汤丸。治之不…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营秉木气,其性温散,温散则窍开,开则有汗。寒以敛之,营血不达,则无汗。营以发达为性,寒愈敛而营愈发,发而不透,故裹束卫气,而生表寒。寒气闭藏,卫阳郁陷,是以恶寒。寒性闭涩,是以脉紧…

  • 《伤寒说意》_瘀血

    阳明腑病,凡有久瘀之血,则令人善忘,大便虽干而粪下反易,其色必黑。以人之强记不忘者,精藏而阳秘也,瘀血阻碍,神气不得蛰藏,则心浮而善忘。大便之难,缘于肠燥,热归血海,不及大肠,故大…

  • 《伤寒说意》_自叙

    言者,所以在意也。《素问》雷公曰:臣治疏愚,说意而已。仲景《伤寒》,其言奥赜(奥赜 精深蕴秘。“奥”,犹深也。“赜”,谓幽深难见。),其意昭明,解言则难,说意则易,其意了然,其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