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少阳入阳明腑证

伤寒寸脉见涩,便是少阳甲木不舒,尺脉见弦,便是厥阴乙木不达,乙木下郁则生风,甲木上郁则生火,风动火炎,木气枯燥,脾胃被刑,法当腹中急痛,宜先用小建中汤,胶饴、甘、枣,补脾胃之精气,姜、桂、芍药,散肝胆之风火。若不差者,仍与小柴胡汤,温其半里而清其半表也。凡服柴胡汤已而见燥渴者,此属阳明之腑热,当以法治之,清其腑热也。平素呕吐之家,不可与建中汤,以甘味之动呕也。

凡太阳少阳合病,必见呕利,缘甲木壅遏,则克戊土,胃腑郁迫,不能容受,是以吐泄。吐泄者,少阳传阳明之府也。其自下利者,宜黄芩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其呕者,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降其逆气也。

伤寒,发热汗出,而病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是少阳传阳明之腑也。宜大柴胡汤,柴胡解少阳之经,枳、黄,泻阳明之腑,双解其表里也。

若太阳证,过经十余日之久,心中温温欲吐,大便稀溏,胸痛腹满,郁郁微烦,此甚似少阳传腑大柴胡证。如前因极吐下而成者,则是少阳已传阳明之腑。腑病已全,经证微在,可与调胃承气汤,无用柴胡也。以少阳传阳明,经邪外束,腑气内遏,胃不能容,必作呕泄。及其腑热盛发,蒸而为汗,则表解经舒,吐下皆止。此虽吐下,未能尽止,然欲呕微溏,仅存少阳余证,柴胡不可用矣,故与承气。若非由自极吐下得者,则胸痛腹满,便溏欲呕,便是太阴证,勿与承气也。(方在“阳明”)。

【41】小建中汤 六十七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68】黄芩汤 六十八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69】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六十九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三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42】大柴胡汤 七十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生姜切,五两 枳实炙,四枚 大枣擘,十二枚 大黄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3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跋

    壬辰(壬辰 道光十二年壬辰,即公元1832年。)冬,谒张翰风(张翰风 即张琦,清·阳湖人,初名翊,字翰风,号宛邻,道光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所至有名绩。工诗、古文及分隶,尤精舆…

  • 《伤寒说意》_拼音索引

    B 白虎加人参汤14 白虎汤14 白散16 白通加猪胆汁汤70 白通汤69 白头翁汤79 半夏散67 半夏泻心汤60 C D 柴胡桂枝干姜汤59 柴胡桂枝汤5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5…

  • 《伤寒说意》_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卫秉金气,其性清肃,清肃则窍闭,闭则无汗。风以泄之,卫气不敛,则汗出。卫以收敛为性,风愈泄而卫愈闭,闭而不开,故郁遏营血,而为内热。风性疏泄,孔窍不秘,是以恶风。风性浮散,是以脉缓…

  • 《伤寒说意》_痛满吐利

    太阴与阳明为表里,而升降不同,燥湿异性。燥不偏盛,则阳明右降而化浊阴,湿不偏盛,则太阴左升而化清阳,表里匀平,是以不病。阳明病则胃燥而气逆,故多呕吐,太阴病则脾湿而气陷,故多泄利。…

  • 《伤寒说意》_少阳传里

    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阴阳相平,不入脏腑.则止传三阴之经,六日汗解。不解则以麻、桂发之,非柴胡汤证也。 若阳盛而传阳明之腑,阴盛而传太阴之脏,经证未罢,是谓半表,脏证腑证…

  • 《伤寒说意》_太阳风寒大青龙汤证

    中风,脉浮缓而有汗,伤寒,脉浮紧而无汗,若中风脉紧身疼,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者,是卫气闭敛,风不能泄,营热郁遏,莫由外达,故证似伤寒,而加以烦躁。经热不解,内传于胸,则见燥渴。宜大…

  • 《中医眼科备读》

    作者:聂天祥 致读者 前言 编者说明 《中医眼科备读》目录 卷一 目论语摘 概论 散清补泻 通利玄府 概论 五轮辨证 辨虚实、阴阳、经络 辨风热湿痰 辨目病难易 六淫 精亏 血病 …

  • 《伤寒说意》_厥热胜复

    手足逆冷,则名为厥,其所以厥者,以其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之故也。不顺则逆,故曰厥逆。盖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升胃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故四肢不冷。…

  • 《伤寒说意》_腹痛腹满

    伤寒胸中有热,腹中有肝胆之邪,肝邪克脾,则腹中疼痛,胆邪克胃,则欲作呕吐,是中脘虚寒,肝脾下陷而胆胃上逆,相火郁升而生上热也。宜黄连汤,黄连清上逆之相火,桂枝达下陷之风木,干姜温脾…

  • 《伤寒说意》_阳明初病葛根汤证

    阳明腑证,自太阳传来,方其自经入腑之始,法宜解表。其得之中风,发热恶风,汗出脉缓者,宜桂枝汤。其得之伤寒,发热恶寒,无汗脉紧者,宜麻黄汤。以太阳、阳明,经腑合病,经证如初而腑热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