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卷中·头晕

  此证因冷痰聚于脑,又感风寒,故积而不散,令人头旋眼晕,呕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汤,少壮人宜服半夏生姜汤。若用凉剂则临时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难以速效矣。(此即所谓头风证,故有冷痰聚脑,又感风寒之说,若头晕则纯属于虚,盖肝虚则血不上荣,肺虚则清阳不运,肾虚则厥成颠疾,心虚则火炎浮越。

  夫风虚痰火,间或有之,至于头风虚证不少,不可不知。)

  【治验】

  一人头风,发则旋晕呕吐,数日不食。余为针风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来留十三呼,病患头内觉麻热,方令吸气出针,服附子半夏汤永不发。华佗针曹操头风,亦针此穴立愈。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横下针,则不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此针法奇妙,须与高手针家议之,方得无误。)

  一人起居如常,但时发头痛,此宿食在胃脘也,服丁香丸十粒而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5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六十八 卷中·淋证

      此由房事太过,肾气不足,致包络凝滞,不能通行水道则成淋也,服槟榔汤、鹿茸丸而愈。若包络闭涩,则精结成砂子,从茎中出,痛不可忍,可服保命丹,甚者灸关元。(淋浊之证,古人多用寒凉厘…

  • 卷三十一 卷中·暴注

      凡人腹下有水声,当即服丹药,不然变脾泄,害人最速。暴注之病,由暑月食生冷太过,损其脾气,故暴注下泄,不早治,三五日泻脱元气。方书多作寻常治之,河间又以为火,用凉药,每害人性命。…

  • 卷八 卷中·挟食冷物

      脉沉为胃气寒,紧为冷气盛,滑则食不消。其证头痛、发热、呕吐、心下痞,时或腹痛,服丁香丸、来复丹;若冷物不消,荜澄茄散;胃虚者,平胃散、理中丸。

  • 卷六十 神方·碧云汤

      治风痰上攻,头目昏眩,咽喉疼痛,涎涕稠粘。   荆芥穗(二两) 牛蒡子(炒,一两) 真薄荷(一两)为末。食后,茶下三钱。

  • 卷三十六 卷下·产后虚劳

      生产出血过多,或早于房事,或早作劳动,致损真气,乃成虚劳。脉弦而紧,咳嗽发热,四肢常冷,或咯血吐血,灸石门穴三百壮,服延寿丹、金液丹,或钟乳粉,十日减,一月安。(凡虚劳而其脉弦…

  • 卷二 卷中·伤寒四经见证

      伤寒只有四经,无少阳、厥阴二经。夫寒之中人,如太阳主皮毛,故寒邪先客此经;阳明主胃,凡形寒饮冷则伤之;太阴主脾,凡饮食失节,过食寒物则伤之;少阴主肾,寒水喜归本经也。故伤寒止有…

  • 卷四十六 神方·桃花丸

      治肠胃虚,下赤白脓,小儿脱肛,极效。   干姜(炒,二两) 赤石脂( ,二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

  • 卷九 卷下·肾厥

      凡人患头痛,百药不效者,乃肾厥。服石膏丸、黑锡丹则愈,此病多酒多色人则有之。(《经》云∶厥成为巅疾,又云∶少阴不至者厥也。头痛之证,肾虚者多,若用他药,断难奏效,惟大温补为是,…

  • 卷八十二 神方·胶艾汤

      治妇人冲任虚损,月水不调,子宫久冷,腰腹疼痛,赤白带下,或恶露不止。此药能通经络,活死血,生新血。   阿胶(蛤粉炒成珠) 艾叶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各二两) 甘草 干姜(…

  • 卷十八 卷下·手颤病

      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盛则四肢实,实则四体轻便。若手足颤摇不能持物者,乃真元虚损也。常服金液丹五两,姜附汤自愈。若灸关元三百壮则病根永去矣。(手足颤摇,终身痼疾,若伤寒初起如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