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卷中·霍乱

  霍乱由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致阴阳交错,变成吐泻,初起服珍珠散二钱即愈,或金液丹百粒亦愈。如寒气入腹,搏于筋脉,致筋抽转,即以瓦 烧热,纸裹烙筋转处,立愈。若吐泻后,胃气大损,六脉沉细,四肢厥冷,乃真阳欲脱。灸中脘五十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复生,不灸则死也。(霍乱之证,三焦失运,中土受伤。一时心疼腹痛,吐利频作,挥霍撩乱,烦剧不宁。大法温其三焦,调其中土,一剂可愈。至若厥冷无脉,非重用温补不可,否则转筋入腹而死。近世时医不云中暑,即言痧发,禁用官料,竟事凉冰,刺其廉英,针其曲泽,以大泄其血,不知脾胃受伤,中焦之荣血已竭,而复大泄之,譬下井而投以石也。此种医人罔顾人命,真野狼心虎腹人耶!存救人之心者,当须体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四十一 神方·建中汤

      治久发疟疾,脾胃虚弱,胸膈腹中饱闷,痞块两胁连心痛,四肢沉重,发热,泄泻,羸瘦等证。   附子(炮) 白术(土炒,各二两) 芍药(酒炒,四两) 甘草(炒) 干姜(炒) 草果(去…

  • 卷十五 神方·钟乳粉

      治劳咳咯血,老人上气不得卧,或膈气腹胀,久咳不止,及喉风、喉肿,两目昏障,童男女骨蒸劳热,小儿惊风,胎前产后发昏不省人事,一切虚病,能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后服此药,见效如神。盖虚…

  • 卷五十五 神方·补肝丸

      能补肝肾之气,服还睛丸后多服此药。   台椒(炒) 仙灵脾(剪去边弦,蜜水炙) 白蒺藜(炒去刺)   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米汤下,三十丸。

  • 卷二 序·进医书表

      臣闻医家正道,《内经》为真,《内经》言病最详,而无治病之法,故黄帝又与岐伯撰出《灵枢》,实为医门所最急者也。嗣后,秦越人根据《内经》旨趣,而演八十一难、九针之说,晋皇甫士安采《…

  • 卷四十二 卷下·面目浮肿

      此证由于冷物伤脾,脾虚不能化水谷,致寒饮停于中焦,轻者面目浮肿,重者连阴囊皆肿。服金液丹,轻者五日可愈,重者半月全愈,当饮软粥半月,硬物忌之。(金液丹洵是活命之神药,但世人不识…

  • 卷三十二 卷中·休息痢

      痢因暑月食冷,及湿热太过,损伤脾胃而致。若伤气则成白痢,服如圣饼、全真丹、金液丹亦可;若伤血则成赤痢,服阿胶丸、黄芩芍药汤。初起腹痛者,亦服如圣饼,下积血而愈,此其轻者也;若下…

  • 卷十八 卷中·肺伤寒

      肺伤寒一证,方书多不载,误人甚多,与少阴证同,但不出汗而愈,每发于正二腊月间,亦头疼,肢节痛,发热恶寒,咳嗽脉紧,与伤寒略同,但多咳嗽耳。不宜汗,服姜附汤,三日而愈。若素虚之人…

  • 卷九十一 神方·夺命丹

      治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 斜,言语謇涩。   川乌(酒煮) 苍术(米泔浸,各四两)   共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十五丸,忌见风,暖盖出汗。

  • 卷六十二 卷中·脚气

      下元虚损,又久立湿地,致寒湿之气,客于经脉,则双足肿痛,行步少力。又暑月冷水濯足,亦成干香港脚,发则连足心、腿 ,肿痛如火烙,或发热、恶寒。治法灸涌泉穴,则永去病根,若不灸,多…

  • 卷七 卷中·伤风伤寒

      脉浮为风,脉紧为寒,仲景分为两涂,故有麻黄、桂枝之说,此误也。然伤寒乃太阳本气受伤,不可大汗,但服姜附汤自愈,不必穿凿他求,以为精也。(浮风紧寒,古人通论,解肌发表,定法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