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卷中·喉痹

  此病由肺肾气虚,风寒客之,令人颐颔粗肿,咽喉闭塞,汤药不下,死在须臾者,急灌黄药子散,吐出恶涎而愈。此病轻者治肺,服姜附汤,灸天突穴五十壮亦好;重者服钟乳粉,灸关元穴,亦服姜附汤。

  【治验】

  一人患喉痹,痰气上攻,咽喉闭塞,灸天突穴五十壮,即可进粥,服姜附汤,一剂即愈,此治肺也。

  一人患喉痹,颐颔粗肿,粥药不下,四肢逆冷,六脉沉细。急灸关元穴二百壮,四肢方暖,六脉渐生,但咽喉尚肿,仍令服黄药子散,吐出稠痰一合乃愈,此治肾也。

  一人患喉痹,六脉细,余为灸关元二百壮,六脉渐生。一医曰:此乃热证,复以火攻,是抱薪救火也。遂进凉药一剂,六脉复沉,咽中更肿。医计穷,用尖刀于肿处刺之,出血一升而愈。盖此证忌用凉药,痰见寒则凝,故用刀出其肺血,而肿亦随消也。(先生治肺治肾之法,千古卓见。况咽喉之证,风火为患,十有二三,肺肾虚寒,十有八九。喉科不明此理,一味寒凉,即有外邪,亦致冰伏,若元本亏损,未有不闭闷致死者。所以咽喉妙法,第一开豁痰涎,痰涎既涌,自然通快,然后审轻重以施治,姜附、灼艾,诚为治本之法,但人多畏之,而不肯用耳。然当危急时,亦不可避忌,强为救治,亦可得生也。至于刺法,亦须知之。雍正四年,咽喉证甚行。友人之子沈礼庭亦患喉痹,次日即烂。予诊其两寸无力,两尺空散,乃阴虚火动,以七味丸作汤与服一剂,证虽未减而痛势少缓。邻家强其延喉科视之,彼医笑予动辄用热药,不知此乃阳明热甚证,火性急速,故一日而喉即腐溃,岂可用温补剂耶!乃投白虎二剂,服未半,而神气改常,语言错乱,甚至颠倒不眠,其家惶急,复延予。予诊其脉乱而八九至,予曰∶果病阳明燥火,石膏实为良剂。今系无根之焰,而妄用白虎,使胃络陷下,而不能上通,故心神失守。以归脾汤加桂饮之,甫一剂而神恬脉静矣。噫!彼喉科一无学之人,妄为评品大方,乱投汤药,几至杀人,亦愚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8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 序·奏玉帝青辞

      维大宋绍兴十六年丙寅月,武翼郎臣窦材奏启玉皇上帝玉陛下。   臣闻上天好生而恶死,下民畏死而贪生,上天虽云恶杀,但示劝惩于下民,非其人而杀之者有之。下民虽曰贪生,但归生死于天命…

  • 卷三十一 卷中·暴注

      凡人腹下有水声,当即服丹药,不然变脾泄,害人最速。暴注之病,由暑月食生冷太过,损其脾气,故暴注下泄,不早治,三五日泻脱元气。方书多作寻常治之,河间又以为火,用凉药,每害人性命。…

  • 卷二十八 卷中·牙槽风

      凡牙齿以刀针挑之,致牙根空露,为风邪所乘,令人齿龋。急者溃烂于顷刻,急服姜附汤,甚者灸石门穴。(肾主骨,齿乃骨之余,破伤宣露,风邪直袭肾经,致溃烂于俄顷,舍姜附而用寒凉为变,可…

  • 卷二十三 卷中·疠风

      此证皆因暑月仰卧湿地,或房劳后,入水冒风而中其气。令人两目壅肿,云头斑起,或肉中如针刺,或麻痹不仁,肿则如痈疽,溃烂筋骨而死。若中肺俞、心俞,名曰肺癞易治,若中脾、肝、肾俞。名…

  • 卷五十九 神方·薄荷散

      治心肺壅热,头目不清,咽喉不利,精神昏浊,小儿膈热。   真薄荷(二两) 桔梗(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   为末。每服四钱,灯心煎汤下。

  • 卷二十七 神方·三五七散

      治贼风入耳,口眼 斜之证。   人参 麻黄(去节) 川芎 官桂 当归(以上各一两) 川乌 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次。

  • 卷五十七 卷中·怔忡

      凡忧思太过,心血耗散,生冷硬物损伤脾胃,致阴阳不得升降,结于中焦,令人心下恍惚,当以来复丹、金液丹、荜澄茄散治之。若心血少者,须用独骸大丹,次则延寿丹亦可。(忧思之伤,怔忡之本…

  • 卷九十六 神方·神治诸般风气灵膏

      红砒一斤入罐化汁,用金头蜈蚣、全蝎末投砒内,以砒不起烟为度。又以砒用槐角子一斗煮三昼夜,水干为度,上以土筑实,封固,火 锅通红,死砒脆白化成汁。用砒一两,配前金液硫一两,共研为…

  • 卷二十四 卷中·风狂

      此病由于心血不足,又七情六欲损伤包络,或风邪客之,故发风狂,言语无伦,持刀上屋。   治法:先灌睡圣散,灸巨阙二三十壮,又灸心俞二穴各五壮,内服镇心丹、定志丸。(此证有阳明脉盛…

  • 卷三 卷中·太阳见证

      太阳寒水,内属膀胱,故脉来浮紧,外证头疼发热,腰脊强,惟服平胃散,至六七日,出汗而愈。盖胃气不虚,传遍经络自愈也。仲景以为阳证,乃与凉药随经而解,反攻出他病,甚者变为阴证,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