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卷中·阴阳换气

  凡伤寒阳证欲作汗,阴证已加灸,真元欲复,与邪气分争,必发寒战,鼻衄昏迷,牙关微紧,四肢微厥,乃阴阳换气也。一二时辰,自然腋下汗出而愈。(阴阳换气,即今之所谓战汗,须预告病家,令其不必惊骇,否则阖室苍惶,谗言蜂起,彼时一剂误投,遂有生死之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四十三 卷中·消渴

      此病由心肺气虚,多食生冷,冰脱肺气,或色欲过度,重伤于肾,致津不得上荣而成消渴。盖肾脉贯咽喉,系舌本,若肾水枯涸,不能上荣于口,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方书作热治之,损其肾元,误人…

  • 卷二十五 卷中·口眼斜

      此因贼风入舍于阳明之经,其脉挟口环唇,遇风气则经脉牵急,又风入手太阳经亦有此证。   治法:当灸地仓穴二十壮,艾炷如小麦粒大。左 灸左,右 灸右,后服八风散,三五七散,一月全安…

  • 卷三十二 神方·当归柴胡汤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肢节痛,吐逆。   柴胡(五钱) 半夏(二钱,以生姜一钱同捣) 当归(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枣,以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取汗,微微即止。

  • 卷五十 卷中·中风人气虚中满

      此由脾肾虚惫不能运化,故心腹胀满,又气不足,故行动则胸高而喘。切不可服利气及通快药,令人气愈虚,传为脾病,不可救矣。宜金液丹、全真丹,一月方愈。重者,灸命关、关元二百壮。(肾虚…

  • 卷十七 卷中·汗后发噫

      由于脾肾虚弱,冷气上奔也,服姜附汤、来复丹。(此症当是发呃,若噫证无死人之理,观后二案可见。)   【治验】   一人伤寒至八日,脉大而紧,发黄,生紫斑,噫气,足指冷至脚面,此…

  • 卷三十 卷中·臌胀

      此病之源,与水肿同,皆因脾气虚衰而致,或因他病攻损胃气致难运化,而肿大如鼓也。病本易治,皆由方书多用利药,病患又喜于速效,以致轻者变重,重者变危,甚致害人。   黄帝正法:先灸…

  • 卷五十 神方·中和汤

      治伤寒、瘟疫,头目昏痛,发热,鼻流清涕,服此不致传染。   苍术(一斤,米泔浸) 川乌(炮) 浓朴(姜制) 陈皮 甘草(各四两) 草果(二两)共为末。每用四钱,生姜七片,水煎和…

  • 卷八十一 神方·补宫丸

      治女人子宫久冷,经事不调致小腹连腰痛,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减食发热,夜多盗汗,下赤白带,久服且能多子。   当归(酒炒) 熟地(姜汁炒) 肉苁蓉(酒洗去膜) 菟丝子(制法见前)…

  • 卷五十三 卷中·吞酸

      凡人至中年,脾气虚弱,又伤生冷硬物,不能营运,蕴积中焦,久之变为郁火、停疾,故令噫气,久则成中满、腹胀之证。须服草神丹、全真丹、金液丹皆可。(吞酸为病虽微,致害非浅,苟不慎节饮…

  • 卷三十八 卷中·呕吐反胃

      凡饮食失节,冷物伤脾,胃虽纳受,而脾不能运,故作吐,宜二圣散、草神丹,或金液丹。若伤之最重,再兼六欲七情有损者,则饮蓄于中焦,令人朝食暮吐,名曰番胃,乃脾气太虚,不能健运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