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上·大病宜灸

  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如伤寒、疽疮、劳瘵、中风、肿胀、泄泻、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风、痘疹黑陷等证。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又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故《铜人针灸图经》云∶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

  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仲景毁灸法云∶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余观亘古迄今,何尝有灸伤筋骨而死者!彼盖不知灸法之妙故尔。(《灵枢》论虚而至陷下,温补无功,借冰台以起陷下之阳耳。若仲景所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脉而至于微矣,似有似无,则真阳已漓,又至于数矣,则真阴已竭,阴阳漓竭,灸亦无益。但有炎焰而无温存,宁不焦骨伤筋而血难复?非毁灸也。)

  孙思邈早年亦毁灸法,逮晚年方信,乃曰:火灸,大有奇功。昔曹操患头风,华佗针之,应手而愈,后佗死复发。若于针处灸五十壮,永不再发。或曰:人之皮肉最嫩,五百之壮,岂不焦枯皮肉乎?曰∶否。已死之人,灸二三十壮,其肉便焦,无血荣养故也。若真气未脱之人,自然气血流行,荣卫环绕,虽灸千壮,何焦烂之有哉。故治病必先别其死生,若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唯是膏粱之人,不能忍耐痛楚,当服睡圣散,即昏不知痛,其睡圣散余自用灸膝神效,放心服之,断不误人。(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所谓见身说法,其言诚真,其心诚切,其论诚千古不磨之论,无如天下之不信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4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五十一 神方·还睛丹

      治脾肾虚衰,精血不生,致双目成内障。   磁石(活者,火 醋淬七次) 硫黄 雄黄 雌黄(各二两共为粗末,入罐,打三炷香,冷定取出,研细配后药。)钟乳粉 附子 台椒(炒出汗,各二…

  • 卷三十六 神方·四顺散

      治中暑冷热不调,大便下赤白脓。   川黄连(酒炒) 当归 芍药(各二钱) 御米壳(去隔膜,醋炒,二钱)   加生姜七片水煎,食前热服。

  • 卷五十五 卷中·胃疟

      《素问》论疟而无治法,《千金》虽传治法,试之无效。凡人暑月过啖冷物,轻则伤胃,重则伤脾。若初起先寒后热,一日一发,乃胃疟也,易治。或吐,或下,不过十日而愈。扁鹊正法,服四神丹,…

  • 卷二 神方·保命延寿丹

      此丹治痈疽,虚劳,中风,水肿,臌胀,脾泄,久痢,久疟,尸厥,两胁连心痛,梦泄,遗精,女人血崩、白带,童子骨蒸劳热,一切虚羸,黄黑疸,急慢惊风百余种欲死大病,皆能治之。一粒胜金液…

  • 卷十一 卷上·黄帝灸法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壮。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

  • 卷二十一 卷中·虚劳

      此病由七情六欲,损伤脾肾,早尚易治,迟则难愈,必用火灸,方得回生。若用温平药及黄 建中、鳖甲饮之类,皆无益于病,反伤元气。其证始则困倦少食,额上时时汗出,或自盗汗,口干咳嗽,四…

  • 卷六十六 卷中·便闭

      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少血,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切忌行药,是重损其阴也。止服金液丹,久久自润,或润肠丸亦可。又大小便主肾,肾开窍于二阴,能营运津液,若肾气虚则二便皆不…

  • 卷四十三 卷下·小儿咳嗽

      小儿肺寒咳嗽,用华盖散;若服凉药,并止咳药更咳者,当服五膈散;若咳嗽面目浮肿者,服平胃散;咳而面赤者,上焦有热也,知母黄芩汤。(咳而面赤属上焦实热者,宜用知母黄芩,若咳甚而面赤…

  • 卷四十三 卷中·消渴

      此病由心肺气虚,多食生冷,冰脱肺气,或色欲过度,重伤于肾,致津不得上荣而成消渴。盖肾脉贯咽喉,系舌本,若肾水枯涸,不能上荣于口,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方书作热治之,损其肾元,误人…

  • 卷四十五 卷中·头晕

      此证因冷痰聚于脑,又感风寒,故积而不散,令人头旋眼晕,呕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汤,少壮人宜服半夏生姜汤。若用凉剂则临时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难以速效矣。(此即所谓头风证,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