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挟湿的中医治疗医案一则

李×× 男38岁
[主证]病始外感发热已有1周(体温39℃),现证一身尽热而重,面色潮红,头痛鼻塞,咳嗽白痰,且时呃逆,口干而苦,喜凉饮少,小便黄热,夜不能寐,舌白厚腻,前尖边红,脉滑数重取乏力。
[辨证]肺气不宣,湿郁化热,肃降失职,为外感挟湿之症。
[治则]宣肺清化为主。

[方药]鲜芦根30克 苦杏仁15克 鲜葱白5节 佩兰叶9克 枯黄芩12克 滑石渣24克 淡竹茹9克 生石膏(先下)30克 嫩青蒿9克
按:方中鲜芦根清热利尿,用以清肺热而宣肺气,辅以杏仁、葱白解表发汗,使邪从外达。佩兰芳香化浊,竹茹清虚热,青蒿透伏热,三味并举使热外透。枯黄芩苦寒善泻肺热而燥湿,生石膏为清阳明胃热之主药,再加以滑石清热利湿,使热邪从下而行。此清里攘外之法。服药2剂,热退苔薄病解。
青蒿为菊科艾属,性味苦寒,除治骨蒸劳热,又能清暑辟秽。本症苔腻口苦,故助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去湿,致使热邪外透,湿邪得清。
感冒为临床常见的外感疾患,是冒然感受外邪所致。在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两大类别,以及挟湿、挟暑、挟食、挟气等兼证。在病情上有轻重之不同,轻者,一般通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或称时行感冒、时疫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治疗大法上,风寒应予辛温,风热应予辛凉。若阴虚之体或阳虚素质,或气血不足均系正气亏虚,在感受外邪的情况下正邪交争,机体变化多端,证候亦显复杂,慎不可视感冒为小疾,疏忽贻误。治疗此病,或祛邪,或扶正,或扶正祛邪,或祛邪扶正,宜得其法。如有误病机亦可由轻转重,甚至卧床不起,俗云“伤风不醒便成劳”,并非夸张其说。因此,治疗此症首重辨证,不可拘于辛温、辛凉,一方一药,应审其证,因证立法,循法选方择药。取《伤寒论》、《温病条辨》等法灵活运用,荆、防、薄、豉、麻、柴、姜、桂、石膏、大黄之品均能奏功。总之,应有是证用是药,以邪去正复为是,否则缠绵不愈,反复感冒,正不抵邪,发生其他变化,此不可不知。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2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21

    生花生米、醋各若干。[制用法]生花生米半碗,用陈醋倒人碗内浸泡7天。每日早晚各服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1次。[适应证]高血压降压。

  • 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王不留行的图片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经时的一句诗,句中采用了谐音、拟人等手法,巧妙地嵌入了多种中药名称,王不留行即是其中之一。 原句中出现了“王…

  • 肝癌方一

    鸡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田螺24-28小时,勤换水以去除污泥,取田螺肉洗净,与鸡骨草一起作汤,佐餐食用。本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民间常用于黄疸型肝炎1、慢性肝炎、脂肪…

  • 口疮方三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可吃可不吃。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 甜石榴汁润喉

    甜石榴2枚,将鲜石榴剥去外皮,把其肉捣烂,以开水浸泡过滤取汁,饮汁。此饮可生津止渴,润燥利咽。

  •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陈老谙熟药性,他认为: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各医学流派均有自己的用药特点及长处。经方简捷,时方轻刃,均可借鉴。但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执其法不可拘其方泥其药,人云亦云,要大胆创新。陈老…

  • 治疗感冒的偏方7

    生姜2片,茶叶3克,红糖10克,食醋3毫升。[制用法]上药放在茶杯内,沸水冲泡5分钟后内服,每日3次。[适应证]风寒感冒。

  • 治疗呕吐方3

    主证;,痰饮内停;吐清水,恶心,吐痰延;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治疗;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二陈汤,苍桂术甘汤加减。

  • 治疗遗精的偏方22

    鹿角胶15克,大米50克。[制用法]加适量佐料,煮粥食用。[适应证]肾阳亏损证。

  • 扁平疣

    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可除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