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挟湿的中医治疗医案一则

李×× 男38岁
[主证]病始外感发热已有1周(体温39℃),现证一身尽热而重,面色潮红,头痛鼻塞,咳嗽白痰,且时呃逆,口干而苦,喜凉饮少,小便黄热,夜不能寐,舌白厚腻,前尖边红,脉滑数重取乏力。
[辨证]肺气不宣,湿郁化热,肃降失职,为外感挟湿之症。
[治则]宣肺清化为主。

[方药]鲜芦根30克 苦杏仁15克 鲜葱白5节 佩兰叶9克 枯黄芩12克 滑石渣24克 淡竹茹9克 生石膏(先下)30克 嫩青蒿9克
按:方中鲜芦根清热利尿,用以清肺热而宣肺气,辅以杏仁、葱白解表发汗,使邪从外达。佩兰芳香化浊,竹茹清虚热,青蒿透伏热,三味并举使热外透。枯黄芩苦寒善泻肺热而燥湿,生石膏为清阳明胃热之主药,再加以滑石清热利湿,使热邪从下而行。此清里攘外之法。服药2剂,热退苔薄病解。
青蒿为菊科艾属,性味苦寒,除治骨蒸劳热,又能清暑辟秽。本症苔腻口苦,故助佩兰以芳香化浊、辟秽去湿,致使热邪外透,湿邪得清。
感冒为临床常见的外感疾患,是冒然感受外邪所致。在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两大类别,以及挟湿、挟暑、挟食、挟气等兼证。在病情上有轻重之不同,轻者,一般通称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或称时行感冒、时疫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在治疗大法上,风寒应予辛温,风热应予辛凉。若阴虚之体或阳虚素质,或气血不足均系正气亏虚,在感受外邪的情况下正邪交争,机体变化多端,证候亦显复杂,慎不可视感冒为小疾,疏忽贻误。治疗此病,或祛邪,或扶正,或扶正祛邪,或祛邪扶正,宜得其法。如有误病机亦可由轻转重,甚至卧床不起,俗云“伤风不醒便成劳”,并非夸张其说。因此,治疗此症首重辨证,不可拘于辛温、辛凉,一方一药,应审其证,因证立法,循法选方择药。取《伤寒论》、《温病条辨》等法灵活运用,荆、防、薄、豉、麻、柴、姜、桂、石膏、大黄之品均能奏功。总之,应有是证用是药,以邪去正复为是,否则缠绵不愈,反复感冒,正不抵邪,发生其他变化,此不可不知。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2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热痰犯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

    气郁化火食肥甘,煎灼痰浊气火生。热痰犯肺气道阻,呼吸急促喉哮鸣。口渴喜饮胸烦闷,气粗胸高痰黄稠。咳呛阵作苔黄腻,便秘尿黄脉滑数。宣肺清热化痰逆,加减麻杏石甘医。麻黄杏仁生石膏,半夏…

  • 肛门湿疹方

    牡蛎60g,苦参60g,黄柏60g,川椒30g,冰片15g,炉甘石1OOg。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撒布在伤湿止痛膏上,贴于肛门周围,每日1次,用后每晚去掉并用清水洗浴肛周。本方对肛门…

  • 黄连阿胶汤方歌,黄连阿胶汤的组成及临床运用医案

    导读:本文详细论述了黄连阿胶汤的基本病机和配伍特点,黄连阿胶汤的临床观察研究,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的疗效举例。之前本站还收集了几篇黄连阿胶汤的医案论文,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 产后奇病妙治

    产后奇病妙治产后摇头一少妇产后半年来,一直摇头不已,唯在倦怠无力时,方得小休。入夜乱梦纷纭,呓唔喃喃。先用甲方:铁落、煅龙骨、煅牡蛎、山羊角各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丹参15…

  • 茜根散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阴虚内热血妄行,皮肤紫斑多且稠。潮热心烦渴喜饮,出血量多色鲜明。手足心热腰酸软,脉象细数舌干红。养阴清热凉止血,加减茜根散白芍。阿胶生地侧柏叶,元参丹皮归黄芪。 方药: 茜根散加减…

  • 乳腺癌方二

    乳香、没药各30克,雄黄15克,麝香4.5克。每服9克,陈酒送下。本方源于《外科症治全生集》,功能消肿散结止痛,适用于乳腺癌。

  • 红眼病中药验方

    中医管红眼病叫“天行赤眼”。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疗法,以及用民间的熏洗疗法,效果也十分明显。预防办法:1.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野菊花、夏枯草、金银花、大力子、黄芩、…

  • 青蒿鳖甲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青蒿鳖甲汤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 …

  • 补虚正气粥

    【原料】炙黄芪2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工艺】将黄芪、党参切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按水煮提取法,提取黄芪、党参浓缩液、30毫升番米洗净煮粥,粥将成时加入黄…

  • 石黄桐油膏治疗腹腔脓肿

    主治:腹腔脓肿。 处方:生石膏、大黄、桃仁、姜黄,四味药的比例为:4:3:2:1。 用法:共为细面,用生桐油调成糊状即成。先将患处放一块纱布,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四角折起以防药液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