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热毒痢

赵某,男,42岁,剑阁元山铁器社工人。初诊:1974年11月2日。自诉患痢疾已1周,经医治无效。初病发热恶寒,腹痛胀满,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不欲饮食。现夜热不眠,烦躁口渴,时有神志恍惚,腹及背部见10余处瘀斑。舌质深红、舌苔黄黑而燥,脉沉数。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

犀角粉6g 生地黄18g 白芍12g 牡丹皮12g 紫草9g
2剂。
二诊:热退神清,大便脓血已止,紫斑色泽变淡且无新生,里急后重大减。现仍口干时烦,舌质红、苔黄黑而燥,脉沉细而数。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
黄连5g 黄芩10g 白芍18g 阿胶(烊化)12g 鸡子黄(入药汁搅和内服)1枚
2剂。
三诊:渴止斑消,心烦及里急后重消除。脉转沉缓,舌质如常。嘱以绿豆粥善后。
按:热毒痢,古称疫痢,由感受暑热疫毒之邪直犯肠道所致,多发于夏秋之季,起病暴急,病势险重。证候以壮热烦渴、腹痛腹泻、下利脓血及里急后重为特点。治宜清热解毒为主。若邪毒炽盛内陷心营,而出现神昏抽搐者,又当清营凉血、开窍息风。若邪盛正伤,正虚邪陷,甚至气虚欲脱者,又当益气固脱。如夹有积滞阻塞肠道者,又须参用荡涤消导之法。

本案为疫毒壅于肠道,血络被伤,故首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消斑,继以养阴清热的黄连阿胶汤而收功。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0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三仁汤加味治疗肠伤寒

    湿热病毒侵人体,脾胃受邪肠伤寒。身热缠绵身重痛,脘痞少食苔滑腻。望闻问切细诊断,辨证施治方奏功。 注: 本病发生多因感受湿热病毒引起。病邪多从口腔而入,首先伤及胃气,逐渐阻碍脾胃气…

  • 水痘的偏方1

    荆防半蓝根烫药物:荆芥、防风各10克,半蓝根20克,芦根15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每天2次。疗效:次方治疗小儿水痘94列,全部治愈。来源:江苏中医1990

  • 喉癌秘方

    病因:积因大都是平时感冒无根治,一次又一次的累积,操劳过度没有休息,疲劳日积成病因,因而积劳过度伤到喉骨成伤医生说是癌症,此症便称为喉癌。喉癌医法不简单,单方有3种,任人选用。药方…

  • 便秘中药配方——平肝和胃方

    【组成】茯苓10g,化橘红10g,钩藤10〜15g,灶心土10〜15g,炙甘草6〜10g。 【功效主治】平肝和胃,润肠通便。治疗老年人、小儿及体弱之人长期便秘,习惯性便秘。还可治疗…

  • 健鼻方三

    人参15克,荆芥10克,细辛3克,橘梗10克,诃子6克,煅鱼脑石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2日1剂,亦可适当调整用量作丸,散服用。本方通利鼻窍,可预防臭伤风,鼻尖青紫、鼻流清涕…

  • 二甲复脉汤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不归经阴血虚,身起瘀斑青紫色。疲倦乏力面黄白,盗汗心烦手足热。查血血小极减少,或有鼻衄齿衄血。和血止血滋阴血,生地鳖甲归藕节。麦冬白芍五味子,阿胶地榆鹤小蓟。出血较多加三七,心烦…

  • 李可的川乌,附子运用经验,炙甘草,蜂蜜怎样解附子的毒性

    李老从事中医临床与探索46年,每遇急险重危症,使用毒剧中药救治,皆获起死回生之效。疑难痼疾用之则立见转机,累起沉疴。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附子,一生累计超过5t。川乌次之,亦在3t以上…

  • 《湖北苗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苗家医药得到了长足发展。50年代中期,由于西南各地刚解放不久,政府医疗机构刚刚建立,缺医少药现象普遍严重,这一时期苗族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发展很快,走村窜…

  •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又称艾蒿,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语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当端午节之际,都有家中门窗悬挂艾草或燃烧艾草的习俗。无论是南…

  • 乳腺疾病自我检测方法

    已婚妇女月经后7—10天乳腺最松软,乳腺组织较薄,病变易被检出。自我检查时,最好面对大镜子,裸露上身端坐或站立。两手叉腰或两手在颈后交叉,当背部后伸时,容易发现乳房皮肤内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