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梅某,男,46岁,工程师。初诊:1975年2月22日。右侧胁肋疼痛4年多,经地方和部队医院先后检查,均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曾用普鲁卡因肋间神经封闭治疗,服解热止痛片和逍遥散、龙胆泻肝汤、一贯煎等方药100余剂,疗效不显。仍隐痛,时刺痛,痛处固定,入夜或贴卧凉席痛势更剧。舌体紫暗,脉沉涩。辨证为寒凝血滞,瘀血入络,用叶天士温通血络法。

当归须10g 赤芍10g 广茜根10g 炒蒲黄(包煎)10g 五灵脂(包煎)10g 丹参10g 桂枝10g 乳香10g 炒小茴香6g 香附炭10g 青葱管3根

二诊:3月1日。进4剂后,疼痛大减,本前方再服4剂。

三诊:3月8日。胁肋隐痛消除,右侧入夜时无不适,但牙龈、口舌生疮疹,用清泻胃热、凉血驱风施治。拟清胃散加味。

升麻4.5g 当归10g 黄连6g 丹皮10g 生地黄10g 神曲10g 炒麦芽10g 僵蚕10g 防风10g 黄芩10g 细辛3g 白芷10g

服2剂后,胁痛未作,牙龈热痛及口舌疮疹亦愈。

按:人知肝脉布胁,胆脉循胁,胁痛多肝胆为病,然施治须药证相符,方能奏效。本例胁痛辨为寒邪深入血络,是因右胁刺痛部位固定、舌体紫暗、脉涩等症为瘀血阻络之据;入夜或睡卧凉席痛势特甚,亦是寒主凝滞、收引之故。叶天士所谓久痛入络即与本病相合。故初诊以温血通络为治,4剂后病势大减。二诊守方重服,右侧胁肋疼痛消除。复因新感风热,加之药性偏温,胃燥复生,出现齿痛及口舌疮疹,给清胃散加清热驱风之品,二剂即平。4年之患,两旬而愈。前医以疏肝、柔肝、清肝泻胆诸法不愈者,药证未符之故。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3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穴位贴药能够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都会产生损害。中医将其纳入“头痛”、“眩晕”等范围,认为是肝肾阴阳失调所致。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和经络学说,运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 急性腰扭伤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腰部损伤,伤及肾气。【治法】补肾壮腰,理气止痛。【方名】桃仁杜仲汤。【组成】红花9克,桃仁9克,羌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断9克,木瓜9克,小茴香9…

  • 不孕症方十九

    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鸡蛋2个。将药用清水2碗煎取1碗,用纱布滤渣,鸡蛋煮熟,冷却去壳,划弄小孔数个,用药汁煮片刻后,饮药汁吃鸡蛋。每周吃2-3次,1个月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不…

  • 头痛的偏方、验方

    头痛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痛证。是临床较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病中皆可见到头痛的症状。究其原因多因感受外邪、悄志不和,久病体虚…

  • 阳痿的治疗偏方5

    党参9克,枸杞子、肉苁蓉各12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阳痿。

  • 腹股沟斜疝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气郁滞。【治法】暖肝通络,软坚消肿。【方名】川楝汤。【组成】川楝子(去核)6克,酒炒小茴香6克,酒炒破故纸6克,青盐6克,煨三棱6克,酒蒸山萸肉6克,煨莪术…

  • 荨麻疹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荨麻疹,属风寒外袭者。

  • 淡盐水

    用20%食盐水漱口,每日数次:平时早、晚刷牙时用牙刷沾盐刷牙,可使口腔清洁,牙齿洁白,还可防治口腔疾病。功效解毒、凉血、洁齿。适用于牙龈出血、红肿、平时清洁牙齿口腔。

  • 治雀斑方3

    用桃花25克,冬瓜仁25克,蜜糖少许,将桃花和冬瓜仁焙干磨成粉末,和合蜜糖每晚涂于脸上,30分钟可洗去。连续继续一周可消除雀斑。

  • 宫颈癌方七

    蜈蚣3条,全蝎6克,昆布、海藻、当归、续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24克,白芍、香附、茯苓各15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日1剂,佐眼云南白药2克。本方出自1988年的《湖北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