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心悸怔忡、气短心累、脉结代

徐某,男36岁。初诊:1980年12月1日。心中悸动,怔忡难受,动则气短,心跳缓慢已有半年。西医诊断为右心室高电压、过早搏动。近来发作频繁,患者紧张,服潘生丁、肌醇、烟酸和中药近百剂,无明显好转。体较壮实,眠食尚可,脉缓而时止,苔白、质淡红,余无他异。乃心之阴阳俱虚,脉气不续之证。投炙甘草汤,补心阴以养心体、温心阳以复心用。

炙甘草10g 大圆支生地24g 麦门冬18g 阿胶(烊化,兑服)12g 潞党参24g 枣仁12g 红参4.5g 桂枝4.5g 茯苓18g 牡蛎(先煎)24g 大枣6g 生姜45g 白酒30g

加水文火煎熬,温服。

二诊:1981年1月2日。服4剂后感觉良好,心悸明显减轻,出差途中均带此方连续服用13剂。半月来虽工作劳累,精神仍好,心悸消除,代脉出现频率减少。因出示过去服用药方,亦多为益气养阴、温阳复脉之剂,然前后疗效迥异,患者甚为不解。盖炙甘草汤专治“脉结代,心动悸”之心阳不足,阴血虚耗一证,此方之妙,一在药味剂量须重用君药炙甘草,生地则择大而质优者(大圆支),以取阳生阴长之义,桂枝通心阳,用量宜少,再以枣仁易麻仁;二在温通心脉,必合白酒,以助药力。前医未谙剂量之由,亦未用白酒,故尔效差。加牡蛎、茯苓亦为固气宁心。故本方适应于单纯心悸,脉律不齐,动而结代者,如心痹诸证则未必适宜。如欲巩固疗效,尚须守方常服。后病员于1981年10月复诊,自言服上方百余剂,心悸怔忡、气短心累、脉结代等现象完全消失,每天坚持长跑,身体完全康复。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临床经验

炙甘草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运用

炙甘草汤(复脉汤)组成配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47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骨伤科顽症金方》

    内容简介本书以临床治疗困难而中医方剂疗效确切的主症或病名为纲,以证型为目,简要地介绍了每一疾病的病理特点、证型分类和治疗方法,按照证型选收了配伍严谨、用药精良、切合实用的古今良方。…

  • 鹿角胶

    临床应用:治疗阳痿腰脊冷痛、虚劳羸瘦、阴疽疮疡、崩漏带下、便血尿血。

  • 清脑饮治疗高血压医案

    王XX,男,年50,河南淮阳县人。1965年夏就诊。 患者平生嗜酒,性刚愎,肝阳用事已久。近年不时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多梦,易急躁。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服降压药辄效。就诊时血压…

  • 橘皮竹茹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橘皮竹茹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橘皮二斤(15g) 竹茹二升(15g) 大枣三十枚(5枚)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

  • 参附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心阳气虚,心悸汗出

    心阳气虚瘀血阻,呼吸气促面滞晦。卧床不起唇青紫,心悸汗出指甲绀。下肢微肿咳咯血,小便短少舌胖紫。脉多细涩或结代,补阳益气活血瘀。桃红四物合参附,人参炮附熟地归。川芎白芍桃仁泥,红花…

  • 夜啼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 阴茎癌方七

    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金银花、薏苡仁各30克,防风6克,本通9克,木瓜15克,皂角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外科真诠》,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消痛,适用于阴茎1癌。

  • 胃癌方十五

    羚羊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威灵仙、黄芪各100克,大黄、木香各60克,核桃树枝、石斛、炮山甲、砂仁、山豆根、蜂房、马鞭草、地骨皮各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

  • 芍药甘草汤在妇科中的灵活运用

    【摘 要】芍药甘草汤系出自张仲景之经方,为其所创治疗筋脉挛急之名方,固有缓急止痛、益阴和营、酸甘化阴、柔肝止痛之效。本文欲简述此方在妇科方面灵活运用“病证结合”所取得的显著的疗效,…

  • 药茶的服用方法,药茶的常见剂型及功效

    药茶是茶的一种,不仅有其茶的芬芳,还能起到治病的功效。饮用药茶没有太多的禁忌,并且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冲泡:冲服是将茶叶或配好的药茶放置在容器中,含有茶叶的药茶适宜用陶器或瓷器,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