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宋鹭冰治疗气虚伏暑迁延

孙某,男,47岁,干部。初诊:1981年9月。
患者形体丰满,近年常感短气懒言,动则汗出。1980年赴京学习,时值长夏,恣喷瓜果,渐觉头晕,沉重如裹,胸膈痞闷,腹胀,肠鸣有水声,背部寒瑟如掌大,纳呆食减,厌油腻,便溏不爽,溲黄短少,呃气频作。自购上清丸、牛黄解毒丸多次服用;西医疑为冠心病,给服冠心苏合丸、烟酸肌醇无效。8月返宜宾后,于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神经衰弱,服西药无效。又服中药百余剂,阅其方,初则六味地黄丸之类滋肾阴,愈服愈剧;继则频进大剂苓桂术甘之属,改从痰饮论治,间用二术二陈以燥湿化痰,附子理中以温补脾肾,效不显,患者乃专程来蓉求治。症如前述,兼见神疲乏力,耳鸣如蝉,喉间黏痰不爽,左胸闷胀,有时作痛,窜走肩胛、季肋,伴烧灼感,苔灰腻,脉濡弱。
综观本例,原属中气素虚,复值夏令,恣食生冷瓜果,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加之感受时令暑湿邪气,湿与热搏,故发此病。古人谓中气虚则湿重于热,病发生于太阴脾肺为多,每兼少阳三焦。大凡以化气利湿,佐以清热为治,不可早用清凉或柔润之品,以免湿滞难化,缠绵不已。本例中气本虚,何堪牛黄等苦寒夺下,致清阳不升,脾气下陷,长期溏泻;又复感受时令暑湿邪气,岂能选进六味地黄之类滋柔填补!一误再误,酿成痼疾。旋用苓桂术甘温化痰饮,亦属治不中窾。吴瑭谓汗、下、润三法,均非所宜,即是此理。经云:“因于湿,首如裹。”《临证指南医案》说:“而但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治法总宜辨其体质阴阳,斯可以知寒热虚实之治。”本例体丰形盛,易聚湿为患,湿邪郁滞,清空被蒙,则头晕耳鸣;湿困上焦,清阳阻郁,肺胃失降,则呃气频作;湿阻胸阳,气机不畅,则胸闷胀痛;湿热阻滞中焦,脾运不健,则腹胀肠鸣,便溏不爽,溲黄短少;苔灰腻而脉濡,更是湿邪之证。此时,湿热之邪非清化不去,气虚非补益难复,奈何湿邪偏盛,又宜重用辛开,遵仲景半夏泻心汤义化裁。
红人参(另煎,兑冲)6g 黄芩45g 黄连2.1g 半夏10g 泽泻10g 神曲10g 谷芽10g 麦芽10g 干姜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砂仁(后下)6g 猪苓6g 白豆蔻6g 甘草3g 生白术10g 佛手4.5g
上方服后,腹胀、肠鸣有水音等症已除,诸症大减,纳谷觉馨,苔转薄白。惟头晕、胸背胀闷有时作痛、短气懒言、便溏、动则汗出等症未解。湿邪虽得透化,但脾运未能健旺。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以脏腑升降言之,则脾主升,胃主降,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肾(水)主升,心(火)主降,而其升降之转枢在于脾胃。故二诊后,守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为主,或佐杏仁、枇杷叶肃降肺气以化湿,或伍通草、滑石以导湿,或加瓜蒌薤白以通胸阳,陈皮、半夏以行气化痰,均不离益气升清、健脾燥湿这一总则。经两月,各恙已瘥。惟脾肾之气仍不足,脉微弱,腹部喜温,便溏未已,仍以温养脾土为主,稍佐升清,佐二神丸温肾厚肠。
升麻6g 柴胡4.5g 潞党参30g 红参(另煎,兑入)6g 黄芪30g 肉豆蔻10g 北五味10g 补骨脂12g 炮姜10g 焦术15g 炙甘草6g 大枣5枚
服4剂后,腹部转温,大便成形,又服4剂,痊愈。续用健脾温肾丸药,以资巩固。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56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豁痰丸取得卓效的关键是重用竹沥

    《血证论》所载豁痰丸原方,竹沥仅3钱,约合今之9g,而江老临证多重用300mL,是否非用这么多不可? 竹沥一味,非重用不可!这是江老的独家经验,也是他在患病自疗中的亲身体验。江老4…

  • 中毒性菌痢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寒冷停食,凝结于下焦,壅滞不通。【治法】消积滞,散寒邪。【方名】五消饮加减。【组成】焦楂15克,麦芽10克,建曲10克,川朴1.5克,大白6克,炮姜5克,元胡…

  • 治疗燥热伤肺,咳嗽少痰,鼻燥咽干的中医验方

    燥热伤津肺亦干,干咳少痰鼻咽干。大便燥结小便黄,痰中带血不一般。清燥救肺桑叶杏,麻仁石膏寸麦冬。沙参甘草枇杷叶,生地瓜蒌茅根添。或用加减桑杏治,贝母沙参梨杏桑。黄芩知母生栀子,麦冬…

  • 黄疸的偏方1

    茄子大米粥处方:紫茄子1000克,大米150克。用法:将茄子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可服数日。功效:清热、祛湿。主治:黄疸型肝炎1。

  • 《颜正华中药学讲稿》

    本书是在颜正华教授的《中药学》讲稿基础上,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临床实用中药学》,以及五版《中药学》等教材编写而成。 本书主要以中医药理论阐述药性,紧…

  •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验案精选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验案精选1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为中医内科常用方剂之一。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具有温肝降逆之功效。本方配伍精良,理法严密,药仅四味,却力专效…

  • 补中益气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补中益气汤组成】2 【补中益气汤方歌】3 【补中益气汤方解】4 【补中益气汤主治】5 【补中益气汤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补中益气汤的论…

  • 感冒的症状有哪些?感冒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剂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这种病毒平时居留在鼻咽部,当人体过度疲劳,或营养不良,因而抵抗力下降时,时值外感风寒,或淋雨着凉等等,便可导致本病发生,发病率高,…

  • 阴茎癌方十

    血竭、没药、滑石、丹皮各30克。共为细末,每月少许敷患处。本方源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增刊号,功能破积散瘀,适用于阴茎1癌。

  • 颈椎病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风寒血滞。【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方名】芍葛汤。【组成】白芍30克,葛根20克,灵仙20克,白芷12克,秦艽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细辛3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