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治疗调养偏方,防治中风的穴位按摩方法

中风这种疾病,相信我们多多少少都听过,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疗中风呢?按摩哪些穴位有治疗中风的作用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中风治疗偏方

中风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一般和我们体内血脂增高、血液的粘稠度增高等有很大的关系。

  治疗中风

1、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3、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4、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中风不语

我们炒一些槐花,然后等到三更的时候仰卧嚼咽。有或者,将楮枝叶锉细后和酒一起煮成汁,随时都是喝的。

  中风挛缩

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中风身直,有能转动

用槐皮(黄白者)切细,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

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和姜汁。又方: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

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治中风虚弱

我们用羊肚、粳米和椒、姜、豉、葱一起烧汤喝。

  小儿中风,手足拘挛

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

  破伤中风的治疗偏方(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张)

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又方: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

  防治中风的穴位按摩方法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重点是控制高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情绪平稳,饮食清淡有节制,多吃果蔬,适量活动。

穴位按摩防治中风的原则是: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按摩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方向是溶栓和止血,以解除颈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内压,疏通肢体脉络。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1)百会(督脉)

位置: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按摩百会穴,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2)囟会(督脉)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

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3)神庭(督脉)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配囟会治中风不语。

  (4)印堂(经外奇穴)

定位: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主治:头痛,头晕,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5)颊车(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6)风府(督脉)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7)风池(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8)风市(足少阳胆经)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9)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10)手三里(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齿痛颊,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11)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

位置:手背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喉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胃痛,热病无汗,多汗,上肢病变。

  (12)外关(手少阳三焦经: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野苋汤

    [原料]野苋草600克、白糖适量。[做法]将带根鲜野苋草200克洗净切成段,加水一碗煎10分钟,取汁,加白糖适量。[用法]每日3次,每次200克。[作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

  • 肋间神经痛药膳1

    活血黑豆汤配方:丹参10g,红花6g,桃仁6g,陈皮6g,黑豆150g,猪瘦肉250g,红萝卜250g,姜10g,葱15g,盐5g。制作:丹参洗净,切片;陈皮洗净,切丝;红花、桃仁…

  • 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失眠的研究报告

    失眠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睡眠或睡眠时间、深度及体力恢复的不足。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早醒,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不能入睡,常以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为主…

  • 胃溃疡的症状及治疗,胃溃疡怎么调养最好,吃什么食物好

    胃溃疡症状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导致胃出血,穿孔,严重会引起癌症,所以胃溃疡的常见症状是什么呢?   疼痛性质的改变 溃疡病的特…

  • 胃癌饮食疗法

    经医院明确诊断,确诊为胃癌时,一定要抓紧时机进行手术,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效果更佳,术后3年存活率为97.8%,5年存活率为90.9%,10年存活率为61.9%。1981年报导早期胃癌…

  • 张荒生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尪痹经验举隅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张荒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尪痹的经验,并探索其遣方用药的规律、特色,系统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尪痹;中医药疗法;柴胡桂枝汤;经验;张荒生 张…

  • 抗衰老滋补方6

    燕麦片100克,玉竹15克,蜂蜜适量。玉竹用冷水泡发,煮沸20分钟后取计,再用清水煮沸20分钟取汁;合并2次药汁,加入麦片,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加蜂蜜食用。本方清热熄风,现多用于抗衰…

  • 治疗感冒的偏方24

    枇杷叶15克。[制用法]水煎服,连用3天。[适应证]流行性感冒。

  • 胡桃龙眼鸡丁

    [原料]胡桃仁20克,桂圆肉10克,乌鸡肉250克,葱、姜、椒、料酒、淀粉、酱油、精盐、味精各适量。[制法]将乌鸡肉洗净切成丁,用料酒、淀粉、酱油拌匀,锅中热油将鸡丁煸炒变色,然后…

  • 小儿水痘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内蕴湿热,外感时邪病毒,时邪与湿热相搏,留于脾肺二经,邪从气泄,扰于气分,发于肌表。【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方名】银翘二丁汤。【组成】银翘6-10克,连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