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失眠的研究报告

失眠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睡眠或睡眠时间、深度及体力恢复的不足。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时常早醒,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不能入睡,常以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为主要表现,是睡眠障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1],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失眠患病率在1991年和1995年分别为36%和49%,其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分别有9%和12%患者长期性失眠,尤其在老年人和妇女中多见。目前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急剧上升[2]。笔者采用天王补丹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8月本院门诊和住院失眠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2.5岁;平均每晚睡眠时间4.5h。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平均每晚睡眠时间4.3h。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精神学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它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晨醒过早,醒后不能再睡,醒后感不适、困乏或白天困倦。(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神经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活动。(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1.2.2排除标准凡由于手术、咳嗽、疼痛等,以及外界环境的干扰等因素引起者;妇女在妊娠期、哺乳期以及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肺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者;精神病患者,酒精依赖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2 统计学方法

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侧或双侧t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3 治疗方法

3.1治疗组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物组成:生地20g,人参10g,丹参20g,玄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天冬15g,当归10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茯神15g,远志12g。头晕头胀明显者加天麻15g祛风潜阳;噩梦纷纭者加龙骨30g,牡蛎30g;心烦口苦者加黄连6g;心情抑郁者加合欢花15g;烦躁不安者加琥珀5g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3.2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上海中瀚集团宁国邦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296)lmg,QN。2组患者均停用其它治疗本病药物,且晚餐后禁饮茶及咖啡,按时睡卧,排除心中杂念。2组均观察时间为15d。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失眠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4.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2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

  5 讨论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原因引起。但总是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5]。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失眠病因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虚证多有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引起阴阳失调,心神失宁。治疗当以滋阴降火,补益心血,交通心肾。本方重用生地,以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玄参、天冬、麦冬有甘寒滋润以清虚火之效,丹参、当归用作补血、养血之助,以上皆为滋阴、补血而设。人参、茯苓益气宁心,酸枣仁、五味子酸以收敛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2组配伍以补阴血不足之本,以治虚烦少寐之标,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失眠自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味子素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向平衡[6]。丹参、柏子仁、当归、枣仁、合欢皮均有镇静、催眠和安定作用,其中丹参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从而产生镇静作用;酸枣仁主要影响慢波睡眠的深睡阶段,使深睡的平均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加[7]。天王补心丹加减具有明显促进入睡、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瑞繁.失眠的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7~209.

[2]周静媛,王涛.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法治疗失眠症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8):2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94.

[4]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5]周仲英,董建华,熊魁梧,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3~115.

[6]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200~317.

[7]翁维良,房书亭.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0~1214.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52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中草药现代研究(第2卷)》

    内容简介本书为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总结近10年科研成果的专著,内容包括各研究项目的立题背景、研究思路、实施路线、技术方法、研究结果等,对我国新药创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川贝橘子止顽咳

    近年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发现,用川贝母煮橘子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咳嗽可收良效。现介绍如下:取川贝母15克,橘子(中等大小去皮)2个。先用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煮20分钟,加冰糖适量…

  • 俞慎初老中医临床用药经验

    俞老常指出,医生临证既要掌握病情,又要熟练运用药物,才能除病神速,获效显著。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只有认真辨证用药,且了解药物性能并灵活运用它,方可药证合拍,药到病除。以下介绍俞老…

  • 四补膏

    原料:何首乌150克,苍术150克,枸杞子150克,石斛150克,蜂蜜250确。制法:1、将何首乌、苍术、枸杞、石斛洗净,加水4000毫升,浸泡30分钟。2、将浸泡后的药物置火上,…

  • 风温的中医治疗医案二则

    医案一: 张某某,女,57岁,市民。于1975年4月22日初诊。病史:头痛发热,但不恶寒,口干而渴,但不多饮、咽喉干痛,鼻孔发干,心中烦燥,全身不适,有时微咳,项背强痛,食欲减少,…

  • 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临床多见脾肾阳虚。症见全身水肿,或伴有胸腹水,尿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差腹胀,大便溏稀,面色萎黄或黧黑,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临床常用…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10

    三棱、莪术、黄连各20克,黄柏、黄芩各15克,桂枝、茯苓各20克,丹皮、赤芍、红花、桃仁各15克,茜草、白头翁、半枝莲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晚期子宫…

  • 茜根散加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阴虚内热血妄行,皮肤紫斑多且稠。潮热心烦渴喜饮,出血量多色鲜明。手足心热腰酸软,脉象细数舌干红。养阴清热凉止血,加减茜根散白芍。阿胶生地侧柏叶,元参丹皮归黄芪。 方药: 茜根散加减…

  • 枳实导滞丸组成和用量,枳实导滞丸临床加减运用医案

    【组成】大黄30g 枳实(麸炒,去瓤) 炒神曲各15g 茯苓(去皮)黄芩 黄连 白术各9g 泽泻6g 【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脘腹痞满,闷乱不安,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泻痢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