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六气解·六气治法

治厥阴风木法
桂枝苓胶汤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
黄连丹皮汤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治少阳相火法
柴胡芍药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白芍

治太阴湿土法
术甘苓泽汤

甘草 茯苓 白术 泽泻

治阳明燥金法
百合五味汤

百合 石膏 麦冬 五味

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

甘草 茯苓 干姜 附子

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

栀、膏之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6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3/2024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七·杂病解下·历节根原

      历节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膝踝乃众水之溪壑,诸筋之节奏,寒则凝冱于溪谷之中,湿则淫泆于关节之内,故历节病焉。   足之三阴,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水木之升…

  • 卷四·劳伤解·精遗

      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藏,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

  • 卷十·妇人解·杂病根原

      妇人之病,多在肝脾两经。土湿木郁,生气不达,奇邪淫泆,百病丛生。而阳虚积冷者多,阴虚结热者少。以其燥热在肝胆,湿寒在脾肾。土湿木郁而生表热者,十之八九,土燥水亏而生里热者,百无…

  • 卷十·妇人解·经脉根原

      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

  • 卷六·杂病解中·便坚根原

      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阳明,其气皆燥。然手阳明,燥金也,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湿土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者,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

  • 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 卷七·杂病解下·霍乱根原

      霍乱者,饮食寒冷而感风寒也。夏秋饮冷食寒,水谷不消,其在上脘则为吐,其在下脘则为泄,或吐或泄,不并作也。一感风寒,皮毛闭塞,而宿物陈菀壅遏,中气盛满莫容,于是吐泄并作。   其…

  • 卷八·七窍解·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

  • 卷四·劳伤解·吐血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脏腑之血,因自口吐。而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   胃…

  • 卷十·妇人解·妇人解

      妇人之证,率与男子无殊,惟其经脉胎产三十六病,则与丈夫不同。其源流通塞,实资于调燮,花萼长消,端赖于栽培。   降自后世,此义虽乖。伤旸谷之忽寒,叹温泉之遽冱,泛桃花之巨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