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

  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俞,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诸阳之纲也。任脉行于身前,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入目,络舌,诸阴之领也。冲脉起于气冲,并足少阴,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诸经之海也。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环腰如带,诸经之约也。阳蹻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风池,主左右之阳也。阴蹻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交贯冲脉,主左右之阴也。阳维起于诸阳会,维络于身,主一身之表也。阴维起于诸阴交,维络于身,主一身之里也。阳蹻、阳维者,足太阳之别,阴蹻、阴维者,足少阴之别。

  凡此八脉者,经脉之络也。经脉隆盛,入于络脉,络脉满溢,不拘于经,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别道自行,谓之奇经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3/2024
下一篇 08/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脉法解·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

  • 卷四·劳伤解·阳脱

      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阴性清肃而降敛,阳气右降而不逆者,有此离阴以翕之也。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曰:脱阳者,…

  • 卷三·脉法解·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府。以太阴为五藏之首,阳明为六府之长也。…

  • 卷三·脉法解·三部九候脉法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上部天…

  • 卷二·六气解·少阳相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

  • 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 卷四·劳伤解·气积

      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

  • 卷七·杂病解下·齁喘根原

      齁喘者,即伤风之重者也。其阳衰土湿,中气不运,较之伤风之家倍甚。脾土常陷,胃土常逆,水谷消迟,浊阴莫降。一遇清风感袭,闭其皮毛,中脘郁满,胃气愈逆。肺藏壅塞,表里不得通达,宗气…

  • 卷四·劳伤解·精神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

  • 卷五·杂病解上·痰饮根原

      痰饮者,肺肾之病也,而根原于土湿。肺肾为痰饮之标,脾胃乃痰饮之本。盖肺主藏气,肺气清降则化水;肾主藏水,肾水温升则化气。阳衰土湿,则肺气壅滞,不能化水,肾水凝瘀,不能化气。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