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董治中的临床用药经验

董老尝谓:“用药如用兵,兵,凶器也,不得已而举之。药,毒味也,不得已而用之。治国宜清正廉明,用药要中正淳和,乃长治久安之计也。”

药物性禀五行,各有所偏,偏而多之,则久而增气。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故酸先入肝……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疾病之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阴虚者,阳必盛。阴盛者,阳必虚。而阴阳之所偏,以平为期,故药用既不可过偏,又不可过久。所以善治阴者,必从阳求阴,善治阳者,必从阴中求阳。董老认为:桂枝汤所以誉为群方之冠,因其为滋阴和阳之第一方也。真武汤乃温补少阴之剂,仲景在大队甘温辛热之中,佐以酸寒之芍药,乃阳中求阴之意也。当归补血汤,以益气之黄芪,配以养血之当归,是阳中求阴之治也,此皆淳和之意,以防增气耳。

董老临证,每多在温热药之中,少佐川军,即取其寒因寒用之意,又防温热之太过,滋补剂内少佐川军,既有补而不滞之利,又为向导之师;解表剂之中,亦多用之,既有制辛散之过,又有截断邪热之用。此皆效法淳和之意也。非大寒大热,董老从不轻举猛补峻泻之剂。董老慨叹,雷少逸曾云:“有病用之,则黄连川军也为补益之品,无病服之,人参黄芪亦是杀身之物。”此乃金玉良言,为医不可不知。

《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董老认为药物生于自然,性察五行,生成五味,化生五气,大凡药之气味其厚者,则为之大毒,气平味淡者,可谓之小毒或无毒之品。大兵之举也,必在强敌压境之际,大毒之用也,必是病邪猖獗之时。然用药亦必须辨证精确,药力适中,故仲景有急下存阴之用,又有慎用承气之戒。实寓中正淳和之意。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滑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耎,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董老详查药之气味,临证从不矫枉过正,如表证之用辛散,董老亦慎。以防过于发散,卫阳受伤,致成亡阳之忧,每佐甘缓,或辅以养血、益气、滋阴、助阳等解表之法。肝性喜条达,辛味有使肝气舒畅条达之功,治疗肝病,董老早期常用一二辛味之药,然不宜久用过用,以防伤阴涸液。苦寒有清热泻下之用,过用苦寒则易化燥,咸味有软坚润下之功,久服则伤肾胜血,可引起肾阴不足。经久用之,心血凝滞之弊。唯甘平轻淡之味,性察中和,或竟无害,因其察五行之土气,有中正淳和之用也。故董老疏方,丘味均不过用,常于其中佐甘淡平和之品:

用药如遣将,组方如布阵阵之得失,关键在将;病之愈否,关键在药,故临证如何用药,至关重要。董老治疗积聚,即现代医学之肝硬化,在如何选用散结软坚化瘀药上,颇有心得,急性子、牡蛎、水蛭为其常用之药。

(1)急性子:散结软坚,急性子为凤仙花之果实,初熟即壳裂子出,故有急性之称,《本草纲目》曰:“凤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软坚,庖人烹鱼肉,硬者投数粒即易软烂,是其验也。董老体会急性子是入肝散结软坚之要药,软坚力著,不伤正气,故临证每多用之。

(2)牡蛎:董老认为其在蚧类之中,软坚之力最著,因气味咸寒,而少腥臭,用无伤正之弊。牡蛎与鳖甲同属蚧类.鳖甲虽主心腹癥瘕坚积,然治肝积之力,逊于牡蛎,且其腥臭易伤正气。《汤液本草》记载牡蛎“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故董老于临证,常用牡蛎,取其软坚之力,而用于肝脾肿大者、

(3)水蛭:咸苦气平,入肝经血分,为逐瘀要药。《本草经百种录》云:“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水蛭最喜食人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可见水蛭活血逐瘀之功,非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可比。

此外,董老亦善用麻黄,董老认为,麻黄者,质轻性泻,中空有节,味辛性温,故为宣发肺气之要药。寒邪外束,肺气被郁与桂枝为伍,风邪外袭,肺失宣泄者与杏仁合用;邪热内炽,热阻气机者以石膏为佐;若湿热之邪,犯肺伤气,法宜辛凉甘苦,然少佐麻黄既有透邪外出之机,又有气化生津之用。湿热之邪,弥漫三焦,法当苦辛淡渗,少佐麻黄,宣发肺气,使上焦得化,中焦得通,下焦得利,而湿热自除。若肾气不化,水饮内泛奢者,麻黄配白术,以宣上启下。肾不纳气,麻黄配熟地,可纳气归源。脾约不运,大便秘结,于麻仁丸中佐以麻黄,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大便自调。故为麻黄只为发汗解表之剂者,未尽麻黄之用也。

相关文章:

俞慎初老中医临床用药经验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补药和泻药的用法用量

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黔中名医陈慈煦的用药经验

中医用药的方法,用药的剂量

中医用药心得,用药原则

临床用药参四时,终究当须合四诊

男科用药经验集

中医选方用药的原则及常用中药的配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03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二辑:防风通圣散》

    内容提要 本书为《难病奇方系列丛书》之一,共分上、中、下三篇。其对防风通圣散从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中医工作者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第一…

  • 胃结石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食黑枣过多,凝聚成积。【治法】消导攻积。【方名】加味小承气汤。【组成】制厚朴9克,枳实9克,生大黄9克,生山楂15克,生神曲15克,生麦芽15克,槟榔15克。…

  • 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合并冠心病62例临床观察

    抑郁症是近10年来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近年随着人类生活节奏加快而提升,抑郁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增强,抑郁症的发病率上升颇快,并趋于年轻化,…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灸甘草汤加减治疗中医症候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心肌炎患者45例,根据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为:邪气侵袭组21例,气阴两虚组15例和…

  • 荨麻疹血虚型治疗1

    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僵蚕10个,蝉蜕6个。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 止吐解酒

    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高良姜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苦…

  • 治疗雀斑方6

    取鲜姜5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15天,外搽患处,每天4-5次。1例男子雀斑患者,搽药半月后完全消退,无复发。

  • 瑶池金母青果药方八

    杨桃:治咳嗽(初夏吃杨桃要注意)(1)下雨天不可吃。(2)天气较热时要沾白糖。(3)变凉时要沾盐。(4)不热不冷时不能沾任何物品。

  • 阴茎癌方三

    铁树叶、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双花、川楝子各500克。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到原总体积的1/5,加乙醇沉淀2次,经活性炭处理过滤,分装灭菌,每日2次,每次2口4毫升,肌注。本方…

  • 健骨强腰方5

    小鱼500克,发酵粉6克,面粉250克,胡椒粉、植物油、猪油各适量。取小鱼,品种不限,去头及肠脏,洗净,用食盐、黄酒、胡椒粉腌渍;将面粉、发酵粉、少量食盐及植物油与猪油,加水调成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