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筋

  手六筋,从大指边,向里数也。

  第一、赤筋:乃浮阳属火,以应心与小肠。主霍乱,外通舌;反则燥热,却向干位掐之,则阳自然即散也。又于横门下本筋掐之,下五筋仿此。

  第二、青筋:乃纯阳属木,以应肝与胆。主温和,外通两目;反则赤涩多泪,却向坎位掐之,则两目自然明矣。

  第三、总筋:位居中属土,总五行,以应脾与胃。主温暖,外通四大板门;反则主肠鸣霍乱,吐泻痢症,却在中界掐之,四肢舒畅矣。

  第四、赤淡黄筋:居中分界,火土兼备,以应三焦。主半寒半热,外通四大板门,周流一身;反则主壅塞之症,却向中宫掐之,则元气流通,除其壅塞之患矣。

  第五、白筋:乃浊阴属金,以应肺与大肠。主微凉,外通两鼻孔;反则胸膈胀满,脑昏生痰,却在界后掐之。

  第六、黑筋:乃重浊纯阴,以应肾与膀胱。主冷气,外通两耳;反则主尪羸昏沉,却在坎位掐之。

  内热外寒,掐浮筋止。作冷,掐阳筋即出汗。

  诸惊风,掐总筋可治。作寒,掐心筋即转热。

  作热,掐阴筋即转凉。内热外热,掐肾筋止。
  
  手面图

  脾土赤色,主食热,青色主食寒。

  大肠经赤红色,主泻痢,青色主膨胀。

  小肠经赤色,主小便不通,青色主气结。

  心经赤红色,主伤寒,青色主多痘。

  三焦经青红色,主上焦火动,一寒一热。

  紫色主中焦火动发热。青色主下焦动阴也。

  肺经筋见多嗽,主痰热。

  肝经赤红色,主伤食,青紫色主痞块。

  肾经筋见,主小便涩,赤轻青重。

  命门青红色,主元气虚,青黑色主惊。

  五指梢头冷,主惊。中指热,伤寒。中指冷,主麻痘疹。

  掌中五色属五脏。

  诸经脉俱隐不见,是伏于掌心,当以灯照之,则可辨症候,宜发汗表出。亦有掌心关上下有筋者,无定形定色,临推验看治。

  掐足诀

  凡掐男左手右足,女右手左足。

  大敦穴:治鹰爪惊,本穴掐之就揉。

  解溪穴:治内吊惊,(一名鞋带风)。往后仰,本穴掐之就揉。

  中廉穴:治惊来急,掐之就揉。

  涌泉穴:治吐泻,男左转揉之,止吐;右转揉之,止泻。女反之。

  仆参穴:治脚掣跳,口咬,左转揉之补吐,右转补泻。又惊又泻又吐,掐此穴及脚中指效。

  承山穴:治气吼发热,掐之又揉。

  委中穴:治望前扑,掐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肠痔大便门

      肠鸣:三里陷谷公孙太白章门三阴交水分神阙胃俞三焦俞。   肠鸣而泻:神阙水分三间。   食泄:上廉下廉。   暴泄:隐白。   洞泄:肾俞。   溏泄:太冲神阙三阴交。   泄…

  • 卷九·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灸劳穴法(《聚英》)   《资生经》云:“久劳,其状手脚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肌瘦面黄,减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于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

  • 卷八·鼻口门

      鼻有息肉:迎香。衄血:风府风池合谷三间二间后溪前谷委中申脉昆仑厉兑上星隐白。   鼽衄:风府二间迎香。   鼻塞:上星临泣百会前谷厉兑合谷迎香。   鼻流清涕:人中上星风府。 …

  • 卷七·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凡下体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前经络注《素问》…

  • 卷十·手法歌

      心经有热作痰迷,天河水过作洪池,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小肠有病气来攻,…

  • 卷四·南丰李氏补泻

      《图注难经》云:『手三阳,从手至头,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足三阳,从头至足,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足三阴,从足至腹,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

  • 卷二·百症赋(聚英)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顖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

  • 卷十·小儿针

      《小儿针》(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

  • 卷四·神应经补泻

      泻诀直说:   宏纲陈氏曰:『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声,随咳内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

  • 卷四·四明高氏补泻

      《素问》补肾俞注云:“用圆利针,临刺时,呪曰:‘五帝上真,六甲玄灵,气符至阴,百邪闭理。’念三遍,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针至三分,动气至而徐徐出针,以手扪之,令患人咽气三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