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走太阳,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实则支膈,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手厥阴之络,名曰内关。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手太阳之别络,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别走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补之。

  手阳明之别络,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膈,补之。

  手少阳之别络,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别走手厥阴。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

  足太阳之别络,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泻之;虚则鼽衄,补之。

  足少阳之别络,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泻之;虚则痿躄,坐不能起,补之。

  足阳明之别络,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足太阴之别络,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泻之;虚则鼓胀,补之。

  足少阴之别络,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

  足厥阴之别络,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睪,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睪肿,卒疝,实则挺长,泻之;虚则暴痒,补之。

  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泻之;虚则痒搔,补之。

  督脉之别络,名曰长强,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泻之;虚则头重高摇,补之。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泻之;虚则百节尽皆纵,补之。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刺要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歧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

  • 卷三·六气为病歌

      诸暴强直支痛,里急筋缩腰戾,本足肝胆二经,厥阴风木之气。   诸病喘呕及吐酸,暴注下迫转筋难,小便浑浊血溢泄,瘤气结核疡疹斑。   痈疽吐下霍乱症,瞀郁肿胀鼻塞干,鼽衄淋泌身发…

  • 卷一·皮部论

      帝曰:“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歧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 卷八·胸背胁门

      胸满:经渠阳溪后溪三间间使阳陵三里曲泉足临泣。   胸痹:太渊。   胸膊闷:肩井。   胸胁痛:天井支沟间使大陵三里太白丘墟阳辅。   胸中澹:间使。   胸满支肿:内关膈俞…

  • 卷四·太乙歌

      其法:从冬至、立春数起,至立冬、中宫止,复从冬至起。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巳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夏戊辰已巳巽,阴洛宫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直膺…

  • 卷七·看部取穴

      《灵枢》杂症论:“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中部病取足太阴经,下部病取足厥阴经,前膺病取足阳明经,后背病取足太阳经。取经者,取经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

  • 卷一·刺法论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   歧伯曰:“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已虚,人气肝虚,感天…

  • 卷八·诸风门

      左瘫右痪:曲池阳溪合谷中渚三里阳辅昆仑。   肘不能屈:腕骨。   足无膏泽:上廉。   偏风:列缺冲阳。   身体反折:肝俞。   中风肘挛:内关。   目戴上:丝竹空。  …

  • 卷十·小儿针

      《小儿针》(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

  • 卷五·八法逐日干支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支干即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