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走太阳,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实则支膈,泻之;虚则不能言,补之。

  手厥阴之络,名曰内关。去掌二寸两筋间,别走少阳,循经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手太阳之别络,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别走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泻之;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补之。

  手阳明之别络,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走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膈,补之。

  手少阳之别络,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别走手厥阴。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

  足太阳之别络,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泻之;虚则鼽衄,补之。

  足少阳之别络,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泻之;虚则痿躄,坐不能起,补之。

  足阳明之别络,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实则狂癫,泻之;虚则足不收,胫枯,补之。

  足太阴之别络,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泻之;虚则鼓胀,补之。

  足少阴之别络,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烦闷,实则闭癃,泻之;虚则腰痛,补之。

  足厥阴之别络,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睪,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睪肿,卒疝,实则挺长,泻之;虚则暴痒,补之。

  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泻之;虚则痒搔,补之。

  督脉之别络,名曰长强,侠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泻之;虚则头重高摇,补之。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泻之;虚则百节尽皆纵,补之。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九·医案(杨氏)

      乙卯岁,至建宁滕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余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余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

  • 卷一·五刺应五脏论

      歧伯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无针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以应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以取经络之血,以应心也。三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

  • 卷三·行针指要歌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侠脐上边取。   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

  • 卷四·尻神禁忌

      九宫尻神禁忌歌:   坤踝震腨指牙上,巽属头兮乳口中,面背目干手膊兑,项腰艮膝肋离从,坎肘脚肚轮流数,惟有肩尻在中宫。   九宫尻神禁忌图:   此神农所制。其法一岁起坤,二岁…

  • 卷三·百穴法歌(神应经)

      手之太阴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列缺侧腕寸有半,经渠寸口陷脉记。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寻,爪甲如韭此为的。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号商阳,本节前取二…

  • 卷五·九宮歌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寄于坤局。

  • 卷六·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

  • 卷四·中指取寸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并依此法取。眼内眦角至外…

  • 卷五·刺法启玄歌(五言)

      八法神针妙,飞腾法最奇,砭针行内外,水火就中推。上下交经走,疾如应手驱,往来依进退,补泻逐迎随。用似船推舵,应如弩发机。气聚时间散,身疼指下移。这般玄妙诀,料得少人知。

  • 卷一·巨刺论

      巨刺刺经脉,缪刺刺络脉,所以别也。   歧伯曰:“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