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八法交会八脉

  公孙二穴,父,通冲脉;内关二穴,母,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

  后溪二穴,夫,通督脉;申脉二穴,妻,通阳蹻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临泣二穴,男,通带脉;外关二穴,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列缺二穴,主,通任脉;照海二穴,客,通阴蹻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六·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经穴主治   《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 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

  • 卷七·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经穴主治   滑氏曰:“手厥阴心主,又曰心包络,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阴代君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经而言,曰心包络,一经而二名,实相火也。”  …

  • 卷一·长刺节论

      歧伯曰:“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旁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

  • 卷七·穴同名异类(聚英)

      一穴二名:   后顶:一名交冲。强间:一名大羽。窍阴:一名枕骨。脑户:一名合颅。   曲鬓:一名曲发。脑空:一名颞颥。颅囟:一名颅息。听宫:一名多所闻。   瘈脉:一名资脉。素…

  • 卷十·面部五位歌

      面上之症额为心,鼻为脾土是其真,左腮为肝右为肺,承浆属肾居下唇。

  • 卷三·针内障秘歌(杨氏)

      内障由来十八般,精医明哲用心看,分明一一知形状,下手行针自入玄。   察他冷热虚和实,多惊先服镇心丸,弱翳细针粗拨老,针形不可一般般。   病虚新瘥怀妊月,针后应知将息难,不雨…

  • 卷四·难经补泻

      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

  • 卷十·面色图歌

      额印堂、山根:   额红大热燥,青色有肝风,印堂青色见,人惊火则红,山根青隐隐,惊遭是两重,若还斯处赤,泻燥定相攻。   年寿:   年上微黄为正色,若平更陷夭难禁,急因痢疾黑…

  • 卷二·灵光赋(针灸大全)

      黄帝歧伯针灸诀,依他经里分明说。三阴三阳十二经,更有两经分八脉。   灵光典注极幽深,偏正头疼泻列缺。睛明治眼努肉攀,耳聋气闭听会间。   两鼻鼽衄针禾髎,鼻窒不闻迎香间。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