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掐心经,二掐劳宫,推上三关,发热出汗用之。如汗不来,再将二扇门揉之,掐之,手心微汗出,乃止。

  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泻,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

  掐大肠,倒推入虎口,止水泻痢疾,肚膨胀用之。红痢补肾水,白多推三关。

  掐肺经,二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咳嗽化痰,昏迷呕吐用之。

  掐肾经,二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

  推四横纹,和上下之气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者用之。

  掐总筋,过天河水,能清心经,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

  运水入土,因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用之。运土入水,脾土太旺,水火不能即济用之。如儿眼红能食,则是火燥土也。宜运水入土,土润而火自克矣。若口干,眼翻白,小便赤涩,则是土盛水枯,运土入水,以使之平也。

  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用之。

  分阴阳,止泄泻痢疾,遍身寒热往来,肚膨呕逆用之。

  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用之。

  运五经,动五脏之气,肚胀,上下气血不和,四肢掣,寒热往来,去风除腹响。

  揉板门,除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用之。

  揉劳宫,动心中之火热,发汗用之,不可轻动。

  推横门向板门,止呕吐;板门推向横门,止泻。如喉中响,大指掐之。

  总位者,诸经之祖,诸症掐效。嗽甚,掐中指一节。痰多,掐手背一节。手指甲筋之余,掐内止吐,掐外止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咽喉门

      喉痹: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鼓颔:少商。   咽中如梗:间使三间。   咽肿:中渚太溪。   咽外肿:液门。   咽食不下:灸膻中。   咽中闭:曲池合谷…

  • 卷八·小儿门

      大小五痫:水沟百会神门金门昆仑巨阙。   惊风:腕骨。   瘈瘲,五指掣:阳谷腕骨昆仑。   摇头张口,反折:金门。   风痫,目戴上:百会昆仑丝竹空。   脱肛:百会长强。 …

  • 卷四·三衢杨氏补泻

      一、爪切者: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致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二、指持者: …

  • 卷四·生成数(聚英)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 卷八·阴疝小便门

      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疝瘕:阴蹻(此二穴,在足内踝陷中。主卒疝,小腹疼痛,左取右,右取左,灸三壮。女人月水不调,亦灸)。   卒疝:丘墟大敦阴市照海。   颓疝:曲泉中…

  • 卷十·面部五位歌

      面上之症额为心,鼻为脾土是其真,左腮为肝右为肺,承浆属肾居下唇。

  • 卷三·补泻雪心歌(聚英)

      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曳。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

  • 卷六·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

  • 卷十·补遗

      孩儿惊:手足缩住,先笑后哭,眼光、筋红白难治,紫黄不妨。于太阴太阳穴掐之,用黄麻一束,烧灰,吹鼻中;不醒,中指掐之。   脐风惊:将太阴、太阳掐之,太阳日起而红,酽醋一钟,韶粉…

  • 卷三·杂病十一穴歌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疴病不侵。依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