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五脏六腑

  五脏: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六腑:腑者,府也。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

  五脏藏精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输泻而不藏,故实而不满。如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

  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四垂如盖,附脊第三椎,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诸脏清浊之气,为五脏华盖云。

  心重十二两,七孔三毛,形如未敷莲花,居肺下膈上,附脊第五椎。

  心包络,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与横膜相粘而黄脂幔裹者,心也。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包络也。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胃上,其治在膻中,直两乳间陷中者。中焦在胃中脘,当脐上四寸,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际,其治在脐下一寸。

  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附脊第九椎。

  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包精汁三合。

  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围着脊,以遮隔浊气,不使上熏心肺也。

  脾重二斤三两,广三寸,长五寸,掩乎太仓,附脊十一椎。

  胃重二斤一两,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

  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左回迭积十六曲。小肠上口,即胃之下口,在脐上二寸;复下一寸水分穴,为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滓秽入大肠。

  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右回迭十六曲,当脐中心。大肠上口,即小肠下口也。

  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状如石卵,色黄紫,当胃下两旁,入脊膂,附脊十四椎,前与脐平。

  膀胱重九两二铢,广九寸,居肾下之前,大肠之侧,膀胱上际,即小肠下口,水液由是渗入焉。

  脊骨二十一节,取穴之法,以平肩为大椎,即百劳穴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0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脚气…

  • 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   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   每…

  • 卷八·汗门

      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自汗:曲池列缺少商昆仑冲阳然谷大敦涌泉。   无汗:上星哑门风府风池支沟经渠大陵阳谷腕骨然骨中渚液门鱼际合谷中冲…

  • 卷三·策

      诸家得失策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

  • 卷三·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诸风掉眩乃肝木,痛痒疮疡心火属,   湿肿满本脾土经,气贲郁痿肺金伏,   寒之收引肾水乡,五运主病枢要目。

  • 卷一·针道源流

      《素问》十二卷,世称黄帝歧伯问答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而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刘向指为诸韩公子所著,程子谓出战国之末,而其大略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

  • 卷五·八法逐日干支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丁壬寅卯八成数,戊癸巳午七相宜,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支干即得知。

  • 卷一·经络论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歧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曰:“心赤,肺白,肝青…

  • 卷八·妇人门

      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   月事不利:足临泣三阴交中极。   过时不止:隐白。   下经若冷,来无定时:关元。   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血崩:气…

  • 卷五·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假令得弦脉,病人善洁①,面青善怒,此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②,身热当刺侠溪③,体重节痛刺临泣④,喘嗽寒热刺阳辅⑤,逆气而泄刺阳陵泉⑥,又总刺丘墟⑦。   ①胆为清净之府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