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结胸

  灸结胸伤寒法

  宣黄连七寸,捣末,巴豆七个,去壳不去油,一处研细成膏,如干,滴水两点,纳于脐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为度。

  灸阴毒结胸

  巴豆十粒研烂,入面一钱,捣作饼子,实搽脐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许,灸七壮,觉腹中鸣吼,良久自通利;次用葱白一束紧札,切作饼餤,灸令热,与熨脐下;更用灰火熨斗烙其饼餤,令生真气,渐觉体温热,即用五积散二钱,入附子末一钱,水盏半,姜枣加盐一捻,同煎至七分,温服,日并三两服,即汗自行而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4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浑身浮肿:曲池合谷三里内庭行间三阴交。   水肿:列缺腕骨合谷间使阳陵阴谷三里曲泉解溪陷谷复溜公孙厉兑冲阳阴陵胃俞水分神阙。   四肢浮肿:曲池通里合谷中渚液门三里三阴交。  …

  • 卷九·灸疮膏法;洗灸疮;灸后调摄法

      灸疮膏法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叶、芩、连、乳香、当归、川芎、薄荷、葱白等,炒铅粉、香油煎膏贴。如用别膏不对症。倘疮口易收,而病气不得出也。如用别物,干燥作疼,亦且不便。  …

  • 卷一·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歧伯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壮热,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弗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

  • 卷三·玉龙歌(杨氏注解)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

  • 卷五·八穴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 卷八·手足腰腋门

      手臂痛不能举:曲池尺泽肩髎三里少海太渊阳池阳溪阳谷前谷合谷液门外关腕骨。   臂寒:尺泽神门。   臂内廉痛:太渊。   臂腕侧痛:阳谷。   手腕动摇:曲泽。   腋痛:少海…

  • 卷五·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 卷十·面部五位歌

      面上之症额为心,鼻为脾土是其真,左腮为肝右为肺,承浆属肾居下唇。

  • 卷七·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十五络脉者,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其余三络,为任督二脉之络,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于脏腑者也。《难经》谓三络为阳蹻、阴蹻二络,常考之无穴可指。且二蹻亦非十四经之正也。…

  • 卷八·续增治法

      中风论(徐氏书)   且夫中风者,有五不治也。开口、闭眼、撒屎、遗尿、喉中雷鸣,皆恶候也。且中风者,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各不同焉。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逐其…